秦良豐奇蹟生還 主治醫陳元皓曝康復過程「最難忘一幕」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在2018年漢光演習中,傘兵秦良豐跳傘發生意外,從大約130層樓的高空墜落,經搶救後,不但生還,並恢復行動力。身爲秦當時的主治醫師,陳元皓說,照顧軍中弟兄責無旁貸,當時醫療團隊接手後,所有成員都抱着「一定要讓他好起來」的決心投入,不過最後能成功,關鍵還是秦「過人的勇氣」。
▲秦良豐(左)奇蹟生還,並透過積極復健,得以不必長時間倚靠輪椅,能自力行走。(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陳元皓回憶,當時三總爲秦良豐成立的跨科團隊,包含神經外科、精神科、復健、營養、呼吸治療與心理諮商等,約有20個科部參與,醫師、護理人員與治療師等每日開會討論,持續因應病情進展調整治療方案與復健方向,這是以病人爲中心的高度展現,「我們無縫合作,也相互信任」。
當時對於秦良豐能恢復多少,陳元皓坦言,最初沒有多大的把握,因爲一般脊髓損傷病人的預後都不輕鬆,出院後仍需長期照護,更何況秦的傷勢如此嚴重。後來能逐步復原,除了醫療團隊盡全力,秦的意志力和勇氣更是重要。
▲秦良豐親筆寫信向主治醫師陳元皓致謝。(圖/陳元皓提供)
關於秦良豐的康復過程,陳元皓提到個人印象最深的一幕。他說,某次深夜巡房時,看見秦良豐並未入睡,而是將沙袋壓在腹部、反覆進行橫膈膜運動,只因秦覺得白天進行此呼吸訓練「表現不夠理想,想再多練一次」。
陳元皓表示,秦良豐就是這樣高度自我要求的人,不管復健過程是疼痛或無力,他都會咬牙撐完,有時醫師勸他別太累,要休息,他仍不願停下,而這也是他能脫離呼吸器、拿掉鼻胃管與導尿袋,恢復自主呼吸與飲食的最大原因。
▲陳元皓認爲救治秦良豐的經歷,讓所有參與的醫療人員都有成長。(圖/記者李毓康攝)
陳元皓感性說,和秦良豐一起走過這段路,醫療團隊更能深刻體會跨科協作的重要性,也促使醫師重新思考「醫療的極限」爲何。他表示,病人會感謝醫師,「但我們更感謝他,他讓我們看到醫療不只是治療,還有意志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