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費歇爾機械 助解汽車製造挑戰
喬治費歇爾機械解決方案涵蓋汽車電子、內飾、引擎、車燈及輪胎等範疇,協助汽車產業解決製造挑戰,減輕生產壓力。圖/喬治費歇爾機械提供
汽車產業因資訊科技產業切入主導地位而顛覆價值鏈,需要以產品的差異來競爭,如資訊娛樂的功能以及高端服務的提供能力,加上產品形象的維繫,方能免於被邊緣化。
政府近期宣佈2035年將禁行燃油車,本土業者,雖有新的嘗試,但與全球比較,臺灣的汽車產業環境還是稍偏保守。全球其他市場已開始創新的模式與作法來因應,面對如此快速變局的需有所準備。
一輛汽車由數千上萬個精密零件構成,臺灣已在智慧車、AI、半導體整合等領域展現潛力,在汽車業,臺灣有ICT的實力作爲參與全球電動車與智慧移動的新賽局的後盾。
由於人工成本、通膨等因素導致每單位零件的汽車成本上升,促使消費者更傾向於使用AM零件(副廠零件),因AM零部件的價格僅爲原廠(OE)零部件價格的30%至50%,因此消費者更願意考慮使用AM零部件。臺灣AM市場將有更多的機會。汽車製造商,同樣面臨生產製造效率、品質與成本的挑戰。而未來製造業的共同課題,就是如何進入工業4.0的競爭環境。
Gartner預計全球電動車(包括巴士、貨車與重型卡車)到2030年,超過一半的車型都將是電動車。
喬治費歇爾機械的解決方案涵蓋汽車電子、內飾、引擎、車燈及輪胎等範疇,協助汽車產業解決製造挑戰,減輕生產壓力。例如,汽車電氣架構從平面轉向網域控制模組和高階控制模組,這意味着需要建立多層次的自主系統並減少通訊延遲,導致微控制單元(MCU)及電子控制單元(ECU)的需求不斷上升,供應鏈必須隨之調整。又例如多樣化的新能源車電池系統之具有高性能密封的微型連接器等等。
屏除川普關稅政策的霸凌,臺灣整體汽車產業供應鏈完整,其具少量多樣與彈性製造的優勢,已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而臺灣汽車零件廠因不斷投入研發與提升生產技術,已具備國際競爭能力與進入國際車廠供應鏈,在這危機及震盪的環境下,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實力以及持續積極差異化,在汽車市場上臺灣就能維持出色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