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農時促豐產 抗旱灌溉正當時——陝西涇陽糧食生產見聞

新華社西安4月25日電 題:搶抓農時促豐產 抗旱灌溉正當時——陝西涇陽糧食生產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彤

近日天氣持續晴熱、高溫,年過六旬的陝西省涇陽縣海普糧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高民,時刻操心着田間小麥的植株高度、麥穗顆粒飽滿度,正在抓緊組織灌溉,“冬小麥已進入抽穗揚花期,眼下的春灌十分關鍵。”

涇陽是陝西傳統糧食主產區之一,今年以來的乾旱,對正常生長的小麥帶來不利影響。穀雨節氣過後,張高民經常一大早就站在麥田邊,在手機上操作水肥一體化微噴灌系統,看着汩汩清流緩緩滲入麥田,眉頭才能舒緩。

張高民說,今年春節到3月15日,位於中張鎮張白姚村的這片麥田,降雨量僅有3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5毫米;3月16日以來沒有降水,比往年同期偏少60毫米以上。

“農諺說得好:個大力不怯。只有小麥植株足夠高大、強壯,才能承載更大、更重的麥穗顆粒。正常年景,這裡麥田最多澆灌兩遍水,畝產量就能穩定在1100斤以上。今年年景一般,增加灌溉頻次、儘量按需澆灌,是穩定產量的關鍵。”他說。

2022年底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是涇陽大部分糧農的“定心丸”。

“涇陽地處古鄭國渠灌區,渠井雙灌系統帶來穩定的農業灌溉水源。配備低壓暗管、智能噴頭、電磁出水閥的水肥一體智能設備,可以通過手機物聯網控制終端運行,自動輪灌將以前大水漫灌時每畝7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量降到了現在的17立方米,而且節省了人力。合作社7600畝麥田,10天內可以完成這次春灌,只要在灌漿期再進行一次補灌,就有望達到多年平均畝產量。”他說。

不遠處的橋底鎮北趙村,“60後”的涇陽縣鍵濰糧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武,和“90後”的兒子劉宣晨,一早就來到了合作社耕種的15300畝麥田,一邊招呼大家引水澆地,一邊查看麥苗長勢。

劉武說,2023年、2024年北趙村4月份氣溫超過28攝氏度的天數分別只有4天、5天,今年達到了12天,補充水分、適量追肥、抗旱保產、確保長勢,成爲合作社19名工作人員的當務之急。

劉宣晨說,村裡幾眼機井已全部投入到春灌中,穩定的鄭國渠來水提供了充足水源,依託先進的農機、農技,節水灌溉、按需追肥也提供了有效保障,“我們正從改善田間小氣候入手,緊盯小麥形成產量的關鍵數據,力爭旱年能豐產。”

涇陽縣農技中心主任郭龍說,今年涇陽縣小麥種植面積29萬畝。下一步,將加大灌溉抗旱力度,預防麥穗蚜蟲、赤黴病等病蟲害發生,提高穗粒數和千粒重,盡最大可能穩定夏糧產量。

記者從陝西省水利廳瞭解到,預計4月下旬陝西降雨仍偏少,氣溫偏高。目前陝西已啓動全省乾旱防禦Ⅳ級應急響應,根據作物需水情況,堅持抽、引、提相結合,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適時開啓轄區井、塘、庫等水源設施,開展補水灌溉,科學調度水工程,擴大灌溉面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