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人人投票!新加坡國會大選獨創「集選區制」 明天火熱登場
▲新加坡即將於3日實施國會大選,工人黨支持者參加選前的最後一場集會。(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新加坡將於5月3日舉行國會大選,不僅所有公民依法必須投票,該國更獨創「集選區制」(GRC),再次成爲國際矚目焦點。此次選舉是在前總理李顯龍交棒後的首次大選,象徵新加坡政治世代轉移;而選區劃分變動幅度爲20年來最大,牽動執政與反對勢力之間的競爭格局。
綜合外媒報導,新加坡此次大選的合格選民爲275萬3226人,較2020年增加10萬人,國會席次也從93席增至97席,選區總數擴增至33個,包括15個單議席選區與18個集選區,其中集選區分爲8個四人制與10個五人制。
根據今年3月公佈的選區白皮書,選區劃分大幅調整後,每位國會議員平均代表選民人數爲2萬8384人,較上屆微幅下降。
新加坡選舉制度採雙軌制,分爲單選區(SMC)與集選區(GRC)。單選區由單一候選人競選,多數得票者當選,制度與多數民主國家相似。而1988年實施的集選區制,則要求參選團隊由3至6人組成,其中至少一人須爲少數族羣,如馬來族或印度族,藉此保障多元族羣在國會中的代表權。
投票時,選民僅能對整組候選人作出選擇,無法針對個人進行評價。
該制度一方面提升政治多元與族羣融合,但也面臨爭議,特別是對反對黨造成挑戰。由於需組成多人團隊,反對勢力在資源與人才方面承受更大壓力,限制參政空間。對此,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呼籲,國會應納入更多元聲音,候選人賀沛星也強調,反對黨角色是監督政府、反映民意。
此次選舉正值新加坡建國60週年,亦是人民行動黨接班後的首次全國考驗。該黨自1965年建國以來屢次勝選,但2020年普選得票率曾下滑近9個百分點,來到61.2%。本次大選結果不僅牽動國會席次變化,也被視爲人民對新領導團隊的信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