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前出現「地震雲」引熱議 氣象署:沒有科學證據
▲有些人認爲地震發生前可以看到高積雲,但目前未確定地震和特定雲型之間存在直接關聯。(圖/ETtoday資料照)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近日緬甸、東加接連發生強震,有網友在臉書上貼出拍到的「地震雲」,引發網路熱議。不過中央氣象署指出,大氣現象十分複雜,雲的形狀和變化可能受到多種氣象條件影響,目前科學家並未確定地震和特定雲型之間存在直接關聯。
網路上流傳的「地震雲」照片其實是「高積雲」,氣象署在臉書貼文表示,高積雲屬於一種中雲族,雲小,可清楚辨別出輪廓,雲狀可以是扁圓形、瓦片狀等,且以波浪形排列,就像是天空中有滿滿的棉花糖一樣。氣象署強調,大氣現象十分複雜,目前科學家並未確定地震和特定雲型之間存在直接關聯,因此單純依靠雲來預測地震是不可靠的。氣象署指出,科學研究表明,真正的地震前兆往往發生在地震前短時間內、地球內部發生的微小變化,地震前兆可能包括各種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學的變化,例如地震活動數量變化、地殼的微小變形以及地球磁場的異常變化等,這些現象通常需要非常精密的科學儀器才能檢測到,不是透過觀察自然界就能發現的常見現象。
氣象署指出,有科學家蒐集了地震觀測和衛星雲圖的數據,想要找出地震與雲朵之間的關係,然而關於「地震雲」,目前的科學證據和理論都非常不足,事實上就連地震雲到底長什麼樣子,民間和學界都沒有很精確的定義,更別說要拿地震雲來預測地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