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運潮加持 長榮1月營收重返400億

搶運潮推升長榮1月營收

受惠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課徵關稅的搶運潮,以及亞洲農曆年的傳統旺季,客戶提前拉貨,帶動長榮2025年1月合併營收重回400億元大關,達422.48億元,月增10.78%、年增49.01%,營運呈現雙增。

2024年11月川普當選,拋出將對大陸額外再課徵10%的關稅,同時對加拿大及墨西哥課徵25%的新關稅,伴隨着國際政經局勢變化影響、2025年1月20日川普就職前夕,再加上金蛇年亞洲農曆過年時間較早的因素,長榮等貨櫃海運業者旗下客戶,已在川普就職前積極拉貨,推升貨量增加,運價雖跌但幅度可控,貢獻長榮1月合併營收較上月增加41.11億元,月增10.78%,並較2024年同期增加138.96億元,年增49.01%。

不過,由於亞洲農曆年前備貨潮效應減弱,進入1月下旬到2月,大陸農曆年工廠停工,貨載需求量顯著降溫,在需求空窗期間,運價將不可避免地面臨修正壓力。

據最新2月7日上海出口運價指數(SCFI)數據顯示,農曆年後首周,所有的航線運價均下挫,SCFI指數並連續四周下跌,這也符合傳統上的運價走勢,只是2025年農曆年後,業者控艙力道減弱及貨量少,運價跌幅較深,其中以遠東到歐洲運價跌幅15.9%最大,達每TEU(20呎櫃)1,805美元,跌破2,000美元,其次爲遠東到南美線跌11.07%,遠東到地中海線、美西線、美東線運價跌幅介於4.75%至5.33%區間,美西線每FEU(40呎櫃)失守4,000美元整數關卡,達3,932美元。

國際海運業者表示,傳統上往年的每年第一季淡季SCFI運價修正,平均修正期間約9.23周,平均修正幅度約21.12%,運價波段低點會落3月底4月初,屆時適逢美國線的長約換約時程,業者進入控艙潮,運價具有止跌上揚的契機。

長榮法說會時間尚未確定,在此之前,馬士基執行長Vincent Clerc在日前的財報會議上表示,儘管2025年獲利預期比2024年下降且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威脅帶來不確定性,但預期2025年全球貨櫃航運市場貨量將年增4%繼續成長,並強調不會重返紅海,因中東局勢存在太多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