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親切臺語「哩賀」問好 稱自己來臺灣朝聖、任內放棄競爭晶片
▲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圖/記者湯興漢攝,下同)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受邀來臺,今(5日)出席由遠景基金會和外交部共同舉辦的「凱達格蘭論壇:2025印太安全對話」,並發表約22分鐘的開幕專題演講。強生開場以臺語「哩賀(你好)」熱情打招呼,形容來臺灣像是朝聖,並提到自己曾詢問過幕僚,如何在晶片技術上追趕上臺灣?但得到答案是成本需花費90億英鎊,且完成後也無法追趕上,因此放棄與臺灣競爭的想法。強生更喊話北京,對臺灣採取威嚇、侵略措施是巨大錯誤。
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引言時提到,強生在2019年至2022年擔任英國首相,這段時間正值全球局勢劇烈動盪與轉變之際,他的領導展現出對民主國家團結一致、共同因應各種政治、經濟或軍事威脅的共同信念;而英國在2021年擔任G7輪值主席國期間,G7領袖峰會會後聯合公報首次明確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以具體行動展現對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視。
而強生一開場先用臺語「哩賀(你好)」向在場所有來賓打招呼,並表示終於來到臺灣,真的太棒了。在昨天之前,他對臺灣的認識僅限於他在封城期間使用的健身單車上螢幕,讓他產生種錯覺,彷彿正沿着臺灣的海岸小徑騎行。日復一日,他就在唐寧街10號騎着健身單車,氣喘吁吁地看着螢幕上,被雨水打溼的臺灣柏油路,讓他以爲自己真的在這座神奇的島嶼。他也注意到臺灣真的非常美麗,懸崖也非常陡峭,難以被攻擊,這是個值得被廣泛關注的議題。
強生指出,然而,僅透過銀幕,他看不到任何臺灣人,也看不到任何文化,對臺灣社會毫無線索,僅知道臺灣看起來非常乾淨、有秩序。他對此感到懊惱,因爲他想更瞭解令人驚歎的臺灣半導體產業,他相信這是臺灣21世紀關鍵科技領域的重大勝利,而他來到臺灣就像個朝聖者。
強生說,自己是AI信徒、ChatGPT的狂熱分子,並細數ChatGPT的便利性,而這項技術得力於臺灣的晶片,他曾在2019年擔任首相時詢問過幕僚,如何追上臺灣?當時得到的答案是,成本需要耗費90億英鎊,且完成後也無法追趕上臺灣,因爲臺灣的晶片技術年復一年地進步,因此英國放棄與臺灣競爭的想法。
強生提到,他感受到臺灣有種活力、能量與樂觀,因爲這是個自由的國家,每個人都受法律平等保護,不用擔心有人偷走你的智慧財產,也不用爲了拿到合約去賄賂某個政黨。而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給人們巨大的投資機會,他們勇於承擔商業風險,進而促進創新。他相信,這正是臺灣爲何在科技領域領先全球。
因此,強生說,不只對臺灣,對西方、英國甚至全世界而言,保護這份自由至關重要,他可以很有把握地說,在這個擁有2400萬人口的國度,存在着一個奇蹟、自由、與衆不同的華人社會。
強生也提到,他每天在電視看到中國正試圖霸凌臺灣,包括派遣船艦進入臺灣水域、軍機侵擾臺灣空域,甚至放話在2027年消滅民主、統一臺灣,還多次表明,「如果有必要,他們願意使用武力」。全世界都希望臺灣能在這場奮鬥中存活下來。他相信臺灣能夠也必將生存下去,這也是他今天在這的原因,因爲臺灣人想要自由。
強生呼籲北京,對臺灣採取威嚇、侵略措施是巨大錯誤,公開考慮使用暴力更是瘋狂的,一旦使用武力單方面改變現況,將冒着一連串無法控制的風險。儘管美國與英國官方立場採戰略模糊,但大家都想避免戰爭發生,且美國許多人堅定反對第一島鏈發生劇烈變化。美國具改變戰爭走向的戰鬥力,若美國真的介入某場行動,也將尋求英國、澳洲等理念相近國家協助,而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近日也提到,已爲太平洋作戰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