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票失敗不是你手速慢!自動化黃牛產業鏈曝光:還在選座位時票早就沒了
搶演唱會門票、預約景點門票、掛號看名醫⋯不少人手速超快,卻仍一張也搶不到,真相藏在這裡。示意圖/ingimage
搶演唱會門票、預約景點門票、掛號看名醫⋯不少人手速超快,卻仍一張也搶不到。根據「央視新聞」報導,從手機訊號資料來看,真相或許藏在這裡:演唱會開賣當天,某大型售票App的活躍用戶數比平日激增了55%;截至上週,熱門博物館的小程式用戶數也比6月初的日平均增加了54.2%。
賽迪顧問網路與數據安全研究中心總經理劉娟指出,許多黃牛早就不靠「人海戰術」了,而是用自動化工具搶票。有些手機APP能模擬真人操作,瘋狂點擊購票按鈕,不但比手動速快,還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執行搶票任務。但這些,其實都只是「科技黃牛」的入門操作而已。更高階的黃牛會使用所謂的「快速通關外掛」,透過駭客技術跳過中間步驟,直接進入付款畫面,甚至能抓取後臺資料庫資訊、繞過平臺驗證機制,瞬間完成下單。她表示,「你還在慢慢選座位的時候,票可能早就被他們掃光了」。
黃牛這個行業,早就發展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專門開發搶票外掛的軟體商、操作搶票任務的團隊、同時控制上百支手機搶票的系統設備,到販售帳號的供應商,通通都有。而當平臺針對黃牛的行爲進行封鎖時,黃牛們也會立刻開發新版工具、快速技術迭代來對抗防堵機制。
透過大數據資料分析可以發現,打擊黃牛已經成爲一場多方聯手的攻防戰。首先是政府端加強執法監管:今年起,中國陸續發佈新政策,明確要求嚴格查辦黃牛倒票行爲。其次是景點平臺本身的技術升級:像故宮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等熱門景點,都採用了毫秒級攔截系統,每日攔截超過百萬次的機器人刷票流量。還有的是更嚴格的購票規則:像中國國家博物館、龍門石窟等景點強化實名認證制度,九寨溝風景區則引入候補排隊機制,避免黃牛利用退票空窗期再次搶票。
提醒大家,使用搶票外掛有可能會導致個人資料外泄,像是輸入的身分證字號、手機號碼、信用卡或銀行帳號等敏感資訊,很可能會被黃牛在背後悄悄盜取。有些在網路上流傳的「免費搶票外掛程式」,其實是黃牛或詐騙集團設下的釣魚陷阱,不但搶不到票,還可能讓你個資被盜用,甚至金錢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