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佈局人工智能
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發展。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呈現蓬勃發展勢頭。截至今年4月份,我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達157.64萬件,佔全球申請量的38.58%;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佔全球比重達1/10,已形成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體系。亮眼的成績背後,是我國在戰略規劃、資源整合等多方面的持續深耕。面對全球人工智能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要鞏固現有優勢、實現持續領跑,催生更多優質人工智能產品,在政策引導、人才培養與市場開拓層面協同發力,爲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目前,我國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制定數據安全法,進一步夯實法治根基,設立重大科技項目強化核心技術攻關等,構築起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的全方位政策支持體系。未來,政策支持的重點應放在強化前瞻性、戰略性和系統性佈局上。
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耐心資本設立專項科研基金,支持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人工智能理論、算法等底層技術上展開深入研究。提前構建有效的政策監管體系。緊跟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加快制定新興領域的政策法規,如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防範潛在風險。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人工智能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提升我國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領域的話語權。
人工智能發展離不開高層次人才的有力支撐。應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推動高校和企業精準對接,鼓勵高校根據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置,聯合頭部企業共同開發模塊化課程體系,以培養更貼合產業實際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完善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構建多元化人才評價體系,將研發成果轉化率、核心算法專利數量、技術成果產業化效益等納入人才評價指標。鼓勵企業採用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工具,對在產品研發、場景應用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團隊,允許其參與企業利潤分成。
市場是人工智能的價值實現平臺。近年來,我國依託龐大的消費市場和豐富的場景應用優勢,爲人工智能應用提供了肥沃土壤。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紮根市場需求的各種應用場景,既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試金石”,更是價值創造的“孵化器”。面向未來,強化市場對人工智能的引領作用,要在推動差異化和融合化發展上下功夫。企業在鞏固現有領域的同時,可瞄準農村、老年羣體等藍海市場,開發適農化、適老化定製產品,如農田智能監測系統、農產品溯源平臺及適老化智能終端、健康管理機器人等,以精準滿足多元需求。促進人工智能與金融科技融合,開發智能投顧、實時風險預警系統等新產品,催生市場新增長點。(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