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有多牛?除了兩彈一星,這4個科學“預言”,如今正在實現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錢學森,這個名字對於中國的航天事業而言,無疑是一個閃耀的符號。
作爲中國航天科技的奠基人之一,錢學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創新能力,爲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除了他在兩彈一星項目中的傑出成就,錢學森還以其獨特的洞察力和預見力而聞名,因此也獲得稱號“預言大王”。
他對未來的四個“預言”,如今正在一步步實現,那麼這四個預言,都是什麼呢?
早在30年前,錢學森便提出要在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想法。
在寫給主管科技的領導的信中,他考慮到我國當時正處於上升時期,各種資源消耗巨大,在汽車方面,主要燃料汽油和柴油都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
爲了應對未來會發生的資源短缺問題,以及大量使用柴油汽油導致的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他指出應該發展一種使用新型的無污染的能源,以此來作爲汽車的動力來源。
恰逢此時英美日等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大量投入力量研究高效的蓄電池,來供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使用。
建議領導投入力量在新能源汽車上,儘早制定出計劃,避免落後於西方,併力爭後來居上,並指出了在當時我國研製新能源汽車的可行性。
20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的電池工業中,已經有在研究氫化物-鎳蓄電池。
在當時投入力量推動其研究,定能在將氫化物-鎳蓄電池發展完善之後不久研究出以此爲動力的新能源汽車。
這種電池的儲電量大,完全可以供汽車連續行駛200-300公里,是可以投入民用的。
除此之外,在當時的哈工大,已經有教授帶領團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始研發。
因此,只要國家投入力量,新能源汽車指日可待。
錢學森院士提出建議後,國家高度重視,從1992年開始到2006年,致力於培育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基礎,並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特別是在863計劃中,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規劃。
隨後,示範運營逐步展開,並取得了進一步的擴大。
2008年,比亞迪的F3DM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嶄露頭角,開啓了我國新能源汽車時代。
隨後,在我國的許多國產汽車品牌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發,並於2015年正式面向廣大消費者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
至今,新能源汽車不僅在國內市場暢銷,還成功進入海外市場。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比不斷上升,這正是錢學森院士早年所做的預言成爲現實。
早在30年前,錢學森在給自己的學生,也是當時任863計劃智能計算機專家組組長的汪成爲的信中提出了未來要發展虛擬現實技術的預言。
當時的錢老結合中國文化,將Vritual Reality巧妙地翻譯成了“靈境”,並指出未來發展虛擬現實技術是必然的,也會是未來智能計算機發展的一大階段。
早在20世紀80-90年代,錢老在大量接觸相關知識後,提出“人工智能”發展的必要性,並倡議國家投入力量,爲未來在智能計算機領域的競爭提供支持。
在長期對人工智能的研究和關注後,提出“人機結合,以人爲主”的思想,並指出在未來,虛擬現實技術會是推動人類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途徑。
在人機結合之後,由淺入深,實現人在機器的幫助下,實現人與機器的進一步融合,而“靈境”,則是擴展人的感知領域的好幫手。
如今,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我國智能領域都在努力地研究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如自動駕駛,智能翻譯,動態環境建模技術,近眼顯示技術等,都體現出錢老的預言正在實現。
到2023年,更是AI和VR的黃金結合時期,相信在國家的大力領導下,錢老所追求的“人機結合,以人爲主”在不久就會實現。
郭光燦
我國量子信息學的奠基人和開創者郭光燦受到了錢老的啓發和幫助。
在25年前,我國的量子信息技術發展基礎十分薄弱,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數量稀少。
然而,在1998年,郭光燦團隊開始了量子信息的研究,並致力於吸引更多人關注這一領域。
爲此,他邀請了錢老來提高大家對量子信息的關注度。
儘管錢老已年事高邁無法親自出席,但他在回信中指出了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必要性。
在回信中,錢老首先肯定了郭光燦團隊發展量子信息的研究方向,並指出在新世紀發展量子信息技術將成爲重中之重,關係到國家的發展。
他還強調,在進入新世紀時,我們需要開創新思路來發展這一新興學科。
受到錢老的鼓勵後,郭光燦團隊向國家提出了大力發展量子信息技術的申請,並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得以建立,爲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創造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實現了量子信息爲人類服務的目標,如量子計算和量子保密等。
郭光燦團隊的努力和錢老的指導爲我國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我國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成就。
直到今天,錢老所看重的量子信息,已然不斷地發展壯大。
在20世紀40年代,錢學森提出了一種被稱爲"助推-滑翔彈道"的新型導彈軌跡設想。
這種彈道的最大優點是將彈道導彈和飛航導彈的軌跡融合在一起,從而在發射導彈時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這種設想不僅具備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還能在打擊敵方目標時提供更大的戰鬥力和飛航導彈的靈活性,使導彈能夠更加精準地命中目標而不易被攔截。
錢學森彈道發射的導彈能夠使敵方的導彈攔截系統失靈,這使其成爲打擊航空母艦等目標的有力武器。
此設想的引入爲軍事戰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時也爲導彈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改進和創新。
在錢學森彈道提出後,多個國家對其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始終無法將其完全掌握。
但是由於錢老在相關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指導,我國在研究和使用錢學森彈道理論上,始終處於世界前列。
東風-21D
我們所熟知的“東風快遞員”,如東風-21D,就採用了錢學森彈道,由於採用了特殊的制導系統。
東風-21D可以在發射後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大氣層,之後開始滑翔並尋找海上的目標,實現精準打擊。
且在東風導彈飛行的途中,整個的飛行軌跡忽上忽下,像小時候所玩的打水漂一樣,捉摸不透,使得攔截系統無法捕捉東風導彈的軌跡,無法實現攔截。
錢學森的四個預言如今已經實現了許多,錢老的這等前瞻性,值得我們敬佩,怪不得當時美國稱一個錢學森頂五個師並且不斷阻撓他回國。
若是沒有錢學森,我國的發展,定會不如現在一樣迅速又紮實。
現在,我國正在一步步地向現代化強國邁進。
此時,正是需要錢老一樣的科學家的時候,只有在我們和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