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國際客又跳票?交長:今年有把握達900萬
受到美國關稅、日圓貶值磁吸效應等影響,今年上半年來臺的國際旅客初估僅四百多萬人次。圖爲桃機入境旅客。記者季相儒/攝影
觀光署去年千萬國際旅客目標跳票,儘管今年依舊以千萬旅客爲目標,不過根據移民署初估,今年上半年國人出國有九一四萬人次,來臺旅客卻僅四一九萬人次,兩者相差一倍。交通部長陳世凱坦言,受到匯率影響,國際客來臺數減少,「今年有把握的是達到九百萬人次」,也會往千萬人次衝。
立委李昆澤質疑,過去已經聽過很多次觀光人數目標,從前年預估的一千兩百萬,到後來一千萬,如今又變成九百萬,這樣恐對觀光業者無法交代。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則無奈表示,現在只要不期待就不會受傷害,只盼政府多舉辦活動以推動觀光產業。
交通部昨赴立院交委會針對觀光議題進行專題報告。報告中提到,來臺市場受美國關稅與匯率不確定性、日圓貶值磁吸效應、競爭國的簽證放寬等影響,再加上國際旅客傾向選擇性價比高、更有特色且深度的旅遊體驗,以及臺灣地震和颱風旅遊安全考量等衝擊,移民署初估今年上半年來臺旅客約四一九萬人次,其中東北亞(日韓)、新南向(新、馬、泰、菲、越、印尼、印度)、陸港澳及歐美新興市場等旅客,各佔約三成。
觀光署長陳玉秀坦言,今年碰到的挑戰還是非常多,例如做主題型的深度旅遊,不一定是追求旅客量,但今年來臺國際客超過九百萬人次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陳世凱則說,設定目標僅是KPI的評估項目之一,仍需觀察國際旅客是否一來再來、是否覺得臺灣好玩,同時消費力也要增加。
李昆澤批評,今年一至四月,來臺觀光二八七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二六六萬,略增百分之八,以此類推,全年預估僅八四八萬人,恐難以達到九百萬人次。立委洪孟楷說,日韓、泰國的觀光客均恢復疫情前水準,甚至更多,盼交通部與觀光署繼續努力。
立委蔡其昌指出,以亞洲市場舉例,南韓旅客來臺旅遊瘋「臺灣感性」,覺得是代表臺灣人懷舊、日常的美學,就算是臺灣人認爲很醜的鐵皮屋、不起眼的街邊小吃,都成了觀光景點,觀光署要把握機會,儘快盤點各地最有「臺灣感性」味道的景點。
交通部表示,觀光署將持續透過旅展、推廣會、戶外廣告、線上宣傳、社羣行銷等來吸引國際觀光客,另也和地方共同合作,推廣特色主題旅遊,強化海外佈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