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歐盟執委會主席籲尊重中歐差異:「去風險」行不通
歐盟總部的開會現場。(摘自新華社)
中歐峰會24日舉辦。前歐盟執委會主席普羅迪(Romano Prodi)表示,中歐雖在許多領域都有不同觀點,但這不意味着中歐之間必然發生衝突;雙方有共同利益,彼此要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展開合作。外交政策不是試圖改變對方,而是像一座橋樑。
談及歐盟近年在其對華政策中強調「去風險」和「競爭性合作」,普羅迪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直言,不認爲現在的政策行得通,因爲全球價值鏈已經緊密相連。這並不符合歐方的利益,且將阻礙歐中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協議。
普羅迪認爲,中歐在許多領域都有非常不同的觀點,雙方必須承認這一點。但歐盟與中國有共同利益,這意味着雙方要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展開合作。毫無疑問,歐洲和中國擁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但這不意味着中歐之間必然發生衝突,這也不應該是外交政策的重點。
他強調,外交政策不是試圖改變對方的信仰或證明某種制度的優越性。外交政策就像一座橋樑,在橋上,有軌道、汽車、自行車、行人……各不相同但遵守共同的交通規則。
普羅迪呼籲,歐洲和中國也必須建立共同的規則。歐盟和中國的合作不需要在方方面面都達成一致,非要達成一致只會導致合作破局,但在合作時,雙方必須理解並尊重彼此的差異。
此外,在川普重返白宮後,歐美關係也出現新變化,普羅迪稱,歐洲需要「戰略自主」,這意味着在歐美關係中,雙方應該是平等的。歐洲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發展與中國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