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陸駐歐大使稱中歐合作是必選題 酸美「自己得了病不吃藥」
全球繁榮峰會發表主旨演講,前中國駐歐盟大使吳海龍:中歐合作是必選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澎湃新聞報導,5月19日至21日,2025年「全球繁榮峰會」(Global Prosperity Summit,簡稱GPS)在香港舉行。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中國前駐歐盟大使吳海龍發表主旨演講,系統闡述當前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下的中國角色與戰略主張。他呼籲,無論從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的角度考慮,中歐合作都是必選題。
吳海龍指出,當今的國際形勢正處在二戰以來最大的變動和調整中,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中國崛起;二是美國西方關係破裂;三是全球南方興起;四是全球重心向亞洲轉移。這四大變動和調整將改變國際格局的板塊並重塑新的國際秩序。
吳海龍表示,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對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中美關係問題。美國犯下的最大的戰略認知錯誤,就是把中國從合作伙伴視爲了戰略競爭對手,視爲最大的威脅和挑戰。但中國根本就不想與美國搞什麼戰略競爭和戰略博弈,更不想取代美國當世界的老大。中國只想把自己發展好,把自己發展強。
吳海龍指出,中國客觀上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超越美國,但這並不是中國出於要與美國進行戰略競爭的目的,而是中國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的結果。美國的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但美國從不願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得了病,自己不吃藥,非要讓別人吃藥來治美國的病。最近美國向全世界發起的關稅戰,就是這種邏輯。
在談到中歐關係時,吳海龍呼籲,歐洲是時候放下對中國的偏見,不再爲美國單邊行動背書,主動開闢新的經濟合作之路。歐洲應在更高的站位上審視中國作爲不斷崛起的全球重要力量和合作夥伴的潛力。無論從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的角度考慮,中歐合作都是必選題。
吳海龍指出,中國與歐洲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中國一直支持歐洲的一體化進程,中國一直把歐洲看作是多極世界中的重要一極,也從未把歐洲看作是制度性和價值觀上的對手,而是一直把歐洲看作是一個穩定的合作伙伴。今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中國對歐洲仍然抱有信心,相信歐洲可以成爲中方合作的夥伴。雙方有能力,也有智慧妥善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共同開闢下一個值得期待的50年。
對於當前國際變局中崛起的新興力量全球南方,吳海龍表示,全球南方羣體性崛起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標誌,「大金磚」和「上合組織」等是全球南方的核心力量。而中國是全球南方當然的成員,與全球南方國家有共同的利益和使命。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堅定支持全球南方的崛起和擔當。
吳海龍還提到全球重心正在向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成爲全球發展高地與和平穩定綠洲的亞洲轉移。但他也提醒道,對於想給亞洲製造不穩定、搞事的國家,亞洲國家要保持頭腦清醒,以亞洲的和平穩定爲重,以亞洲的團結合作爲重,做出正確的選擇,站在正確的一邊。
「亞洲不是大國博弈的角鬥場,而應成爲國際合作的示範區。我們主張開放的區域主義,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共享亞洲的發展機遇。」吳海龍說道。
「全球繁榮峰會」由香港學界、商界及思想領袖發起,是香港首個聚焦國際地緣政治的會議平臺,旨在就影響全球繁榮的重大議題,開展坦誠、客觀與理性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