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無邦交國哈蕯克發表演說 法學教授廖義銘以學術突破外交障礙

國立高雄大學教授廖義銘,近日獲邀遠赴哈薩克演講。圖/翻攝自廖義銘臉書

生成式AI闖進校園!聯合新聞網正在調查「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習慣」,誠摯邀請各科系大學、碩博士學生填寫問卷。 ➡️點擊填答

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日前舉辦「憲政日30週年國際研討會」,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教授廖義銘,是唯一來自中亞與歐洲以外的外賓,不僅發表專題演說,更被安排坐上講臺中央,備受矚目。

廖義銘曾任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長年研究憲政、司法與法律教育領域,也跨足藝術創作與出版;目前擔任「當代法律」雜誌社長,推廣法律知識普及化,這次應邀在哈薩克發表演講,是學術連結外交的實踐。

廖義銘以「臺灣與哈薩克憲政發展比較」爲題,分析兩國憲政歷程的差異與司法改革經驗。他提醒在場各國代表提高警戒,勿陷入「法律形式主義」的陷阱,並強調「法律不應成爲政治的附庸」,這番話博得現場共鳴。

在阿斯塔納舉辦的這研討會,沒有非中亞、非歐洲地區的學者與會,因此廖義銘堪稱是唯一的國際學術代表。他說,此刻不只代表他個人,更是代表臺灣的學術實力與國際形象。尤其臺灣外交長期受限,能在無邦交國透過學術交流展現臺灣的存在感,他認爲是此行最寶貴的收穫。

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日前舉辦「憲政日30週年國際研討會」,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教授廖義銘(中),是唯一來自中亞與歐洲以外的外賓。圖/翻攝自廖義銘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