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飛彈營長:海馬士火箭正式部署臺灣 大幅提升嚇阻能力

海馬士火箭下午首度在九鵬基地進行射擊操演。(鄧博仁攝)

海馬士火箭下午首度在九鵬基地進行射擊操演。(鄧博仁攝)

前愛國者飛彈營長周宇平表示,依據國防部的公告,陸軍向美方採購的「HIMARS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今日實首度施實彈射擊。該系統搭載M30與M31 GPS制導火箭彈,射程達70公里,最大可至92公里,具備高度精準打擊能力。若搭配採購的MGM-140 ATACMS(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彈道飛彈,更可將打擊距離延伸至300公里,誤差僅約10公尺,對於提升國軍聯合作戰能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周宇平指出,陸軍計採購29套海馬斯系統,首批11套發射系統與2套訓練模擬器已於去年抵臺,由陸軍第58砲指部接收,並隨即展開赴美接裝訓練與返國後的實裝演練,強化官兵操作與戰術運用能力。

周宇平表示,ATACMS戰術飛彈首批64枚均應已交運完畢,另有增購。由於ATACMS應用範圍涵蓋戰區縱深打擊與濱海防衛,甚至可能涵蓋對解放軍福建沿岸的軍事設施,有可能未來結合空軍制壓飛彈、海軍陸射制海飛彈、結合陸軍共同完成聯合作戰運用機制,強化跨軍種整合效能。

周宇平表示,除上述彈種外,亦能搭配M26火箭彈與ATACMS衍生型飛彈使用。雖然我國尚未採購美軍新研發的PrSM(Precision Strike Missile,精準打擊飛彈),但此款射程近500公里的新型彈道飛彈,未來更可能開發增程型,其小型化設計使每輛發射車可攜帶兩枚,去年對艦船試射成功,還宣稱未來將有多種構型,爲未來火力發展帶來想像空間。而依據這款美製系統的重新佈署及裝填時間極短,讓其他武器系統(如飛彈)的裝填技術在時限上的提升,相較之下,確有必要要求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但這類需依賴GPS衛星導引的彈藥,在現今高干擾戰場環境下的表現仍存挑戰。

周宇平說,海馬斯系統搭載於與愛國者飛彈相同載臺的FMTV(Family of Medium Tactical Vehicles)中型戰術輪型車,基本型號爲M1083(6x6配置)。美軍在伊拉克戰爭的實戰經驗促使裝甲駕駛室技術進化,導入「低特徵裝甲駕駛室(LSAC)」設計,後續也擴展出長期裝甲戰略(LTAS),模組化設計能於4小時內完成更換,依戰場威脅調整防護需求。

曾擔任飛彈指揮部計劃上校處長的周宇平指出,海馬斯系統具備遠距、快速反應與高機動特性,未來結合三軍聯戰的計劃後,我國整體遠程精準打擊能力將更具嚇阻力與戰場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