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菜」沒吃也得付錢?專家揭日本居酒屋消費潛規則:難拒絕
日本居酒屋主動提供的小菜豐富多樣,但並不是免費。示意圖/ingimage
不少人到日本居酒屋用餐時,都曾對「お通し代」(桌席費、前菜費)感到困惑:明明只點了餐點和一杯飲料,帳單上卻額外多出約500日圓。對一些消費者而言,這筆金額相當於一杯酒,難免覺得「不划算」。
根據日媒「yahoo」報導,飲食資訊平臺的調查中,2023年居酒屋的前菜費用平均落在300至500日圓(新臺幣61-103元),東京都內繁華地區甚至可能收取600至800日圓(新臺幣123-164元)。對經常外食的上班族來說,這筆費用幾乎成爲「必然開銷」。
那麼,「お通し」(前菜)究竟是什麼?專家指出,前菜的功能相當於「座位費」或「服務費」,同時透過小菜、冷盤或當地特色料理,讓客人不至於在等待餐點時空着桌子。對觀光客而言,還可能因此嚐到地方限定的料理。
至於是否能拒絕?多數店家在客人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就會直接上前菜,因此「不能拒絕」是常態。若想避免,最好的方式是入店前先詢問,或選擇標榜「不收お通し代」(免前菜費)的店家。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居酒屋近年將前菜做得更精緻,甚至在社羣平臺引發話題。從海鮮小鉢(小份海鮮)到當季前菜,常讓客人覺得物超所值。專家建議,將前菜費視爲體驗居酒屋氛圍的一部分,並把費用納入總預算,才能避免結帳時的意外。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