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磅炸彈驚魂 港警9小時通宵拆除 學者:二戰美軍空襲投擲

香港警方20日成功拆除較早前在香港島北角鬧市區發現的二戰時期的炸彈,炸彈重1000磅。拆除工作自凌晨2時起開始,僅用約9小時,至中午11時48分炸彈拆除。圖爲警方爆炸品處理課警員和拆除的炸彈合影。(中通社)

香港鰂魚涌濱海街16至22號地盤19日發現一枚長約1.5米,重約1000磅的美軍空投「ANM65」戰時炸彈,附近18棟大廈約6000名居民需緊急疏散,警方聯同消防處、民政處、民安隊及關愛隊通宵協助所有受影響居民有秩序疏散及提供協助。

大公報報導,警方爆炸品處理課人員20日凌晨2時起通宵拆彈,約9個小時迅速完成,並安排受影響的居民返回住所及重開封閉道路。

很多受事件影響的市民認爲,港府危機處理得當,做事有效率,對這次疏散安排感到滿意。各界高度評價這次拆彈行動。特首李家超表示,警方在撤離及拆彈過程中很高效,疏散過程雖然緊急,但在民政總處、關愛隊等協助下,市民有序疏散,可見香港市民的質素高,加上有不少熱心人士幫忙,證明香港是個關愛共融的好地方。

此次拆彈行動中,保安局迅速動員近500名警務處、消防處、民衆安全服務隊(民安隊)及醫療輔助隊人員參與緊急應變行動,並即時啓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全力協調及支援跨部門應急工作。

另據明報報導,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鄺智文說,今次發現的1000磅AN-M65型號炸彈,相信是二戰時代1945年4月2日由美軍空襲香港時投擲。他引述歷史資料稱,當日美國陸軍航空隊第380重轟炸機大隊派出的24架B-24轟炸機,每架配備6枚1000磅炸彈,全部144枚相信均爲今次發現的AN-M65型號炸彈。美軍轟炸機當時由菲律賓到香港執行任務,原定目標爲海上船艦,但任務其間沒發現船艦,轟炸機於是分頭行事,其中數架改爲攻擊太古糖廠。

鄺展示空襲當日下午約2時20分拍攝的航空照片,可見不少炸彈被投入海中,該處部分海面目前已被填平,變成鰂魚涌海濱花園。

鄺說,當時美軍常使用500磅、1000磅及2000磅炸彈,歷史記載曾有2000磅空投炸彈在太古一帶墜落並爆炸;根據以往新聞報導,1946年在鰂魚涌、太古一帶亦發現未引爆的炸彈。他說,炸彈在空投後沒即時爆炸,可能涉生產問題,亦可能因爲投彈角度問題,沒有激發炸彈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