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acknowledge」臺灣是中國一部分 美中至今各自解讀
美國前總統卡特於1977年至1981年主政,被視爲美中關係正常化的重要推手。(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12月29日下午在喬治亞州家中去世,享嵩壽100歲。卡特於1977年至1981年當美國總統,在其任內,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卡特被視爲美中關係正常化的重要推手;他任內也通過《臺灣關係法》,爲後續美國對臺軍售提供基礎。卡特在臺海兩岸留下的政治遺產,評價褒貶不一。
臺灣問題今天是美中兩國關係中最棘手的問題,當年亦是如此。美國之音30日報導說,當年美中雙方在以下兩個關鍵問題上一直互不相讓,卡特要中國承諾只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而中國則堅稱這是內政,毫無妥協的餘地。此外,卡特堅持在關係正常化後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中國堅決反對。這兩個問題在最後的《建交公報》沒有觸及。
然而,1978年底發表的《建交公報》中,繞不過去的是美國是否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官方後來透露出來的文件顯示,直到建交前的一晚,中國外交部英文司的辦公室裡還在燈火通明,研究「承認」一詞的中英文表述。
在中美《建交公報》中文中,有兩處用到了「承認」這個詞,一處是「美利堅合衆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另一處是「美利堅合衆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美方英文版裡是兩個不同的單詞,recognize和acknowledges。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在和時任外交部高級翻譯施燕華等研究之後認定,「acknowledge」的第一個定義就是「承認」,跟「recognize」是一樣的。
尼克森總統的美方翻譯傅立民(Charles Freeman)曾透露,1971年7月時任尼克森國安顧問的季辛吉秘密訪華,與中國總理周恩來談判的時候,雙方也是僵在臺灣問題上,最後美方選了一個「acknowledge」這個詞,意思不過是我們聽到了(認知)你們說的了。傅立民說,當時周恩來對此完全心知肚明。
卡特總統延續了「acknowledge」一詞,致使兩國可以跨出這歷史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