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颱風重創毀2橋墩 新武界橋經400多天趕工修復終完工通車
▲仁愛鄉新武界橋災修復建工程完工通車。(圖/南投縣政府提供,下同)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仁愛鄉新武界橋過去3年內歷經杜蘇芮、卡努颱風重創,災修復建工程期間又與多個颱風和梅雨奮戰,花費400多天的施工重建,終於在8月15日正式完工、開放通車;南投縣長許淑華感謝工程單位人員日夜趕工的辛勞及居民的配合,再度爲鄰近村落居民帶來更安全便利的交通運輸環境。
許淑華當天主持通車剪彩儀式,包括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副分署長張朝天、縣府工務處長張宏嶽、縣議員林庭秝、仁愛鄉長江子信、代表會主席洪文全,與多位代表、鄉內各村村長、在地鄉親近百人到場見證;首先由地方耆老進行祝福禱告,接着則由武界sisili舞團帶來布農族傳統祭儀舞蹈表演,並由許淑華帶領貴賓們進行祭祀與剪彩儀式。
許淑華致詞時表示,112年的卡努颱風重創仁愛鄉,縣府積極爭取復建經費進行各項災修工程的重建工作,希望能早日恢復往日榮景;其中新武界橋受到豪雨洪水沖刷,造成橋墩結構受損、橋面凹陷,嚴重影響武界部落及周邊萬豐、親愛村的聯外交通,縣府獲中央補助災修復建經費近5千萬元,並積極趕工在2年內完成修復,除提升橋樑安全,也爲當地民衆及觀光遊客帶來更便利、平穩暢通的聯外道路。
縣府工務處表示,「112年7月杜蘇芮及8月卡努颱風C1-001仁愛鄉投71線16K+949新武界橋災修復建工程」於113年5月1日開工,因既有橋墩損壞2處,主要項目爲永久基椿共4支、新設帽樑2處、新設墩柱4支、防衝鋼版包覆共259M、路面改善共540M等工程;歷經同年7月凱米、10月山陀兒、11月康芮等3個颱風及今年5月的梅雨,施工單位仍裝設臨時基樁作爲施工期間替代橋樑、維持居民通行,並增派人力積極克服天然災害影響等多重挑戰,終於在今年7月11日圓滿竣工,總經費達4985萬元。
工務處說明,完工後的武界橋採用更堅固、更抗災的設計,將能有效提升區域交通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改善武界部落及鄰近區域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標誌着南投縣災後復原與韌性提升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