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遭襲 陸官媒發文:爲殲-35進軍中東國家打開大門
▲殲-35。(圖/翻攝央視)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一個月前(9月9日),以色列以「精準打擊」哈瑪斯領導層爲由,對卡達首都杜哈發動空襲。大陸官媒引述文章認爲,該事件意外爲中國高端武器打入中東市場提供了機會。
大陸官媒《環球時報》旗下新媒體帳號「樞密院十號」昨(8)日深夜轉發題爲「殲-35出口中東,真的有希望了?」的文章,該文原始作者爲大陸軍事自媒體博主。
殲-35系列隱形戰鬥機常被拿來和美國F-35隱形戰鬥機相比,但是迄今卻沒有其他國家採購。文章對此表示,隱形戰鬥機出口牽扯的政治因素太多,絕非單純比較作戰性能就能決定的。
文章分析,能夠買得起殲-35的國家很少,甚至可以說和傳統的第三世界中國軍機客戶脫離了關係。此外,考慮到更關鍵的政治因素,西方發達國家和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財力充沛的國家也不可能選擇殲-35,因此殲-35的出口市場幾乎只有一個方向,就是中東國家。
不過,長期以來,財力充沛的中東國家,無論是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採購了大批西方先進戰鬥機,同時從整體作戰體系和日常訓練方面也完全西方化。因此文章坦言,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殲-35想要出口中東其實是找不到機會的。
但最近局面發生了關鍵性轉變,文章指出,以色列對卡達的突襲,讓整個中東都在問:「卡達花錢買平安,到底買了啥?」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與沙烏地阿拉伯也簽署了共同防禦戰略協議。因此文章認爲,這意外爲中國高端武器打入中東市場提供了機會。
文章分析,沙烏地阿拉伯原本就有意拓展武器來源多元化,此前已經採購了中國的中程彈道飛彈、彩虹系列無人機和雷射近防系統等武器,加上美國因爲以色列因素拒絕向沙烏地阿拉伯提供F-35戰鬥機,以及如今卡達遭襲案例,都讓沙烏地阿拉伯選擇中國殲-35/FC-31隱形戰鬥機,或者「紅旗-9E」防空系統的可能性大增。
另一方面,文章強調,巴基斯坦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防禦協議中,覈保護傘的意義更多體現在政治層面,而主戰武器全面中國化的巴基斯坦在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防務合作中,「必然會越來越多在沙烏地阿拉伯軍隊中留下『中國武器』的印記」,這也爲以殲-35爲代表的中國高端武器進軍沙烏地阿拉伯乃至其他中東國家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