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日快樂/渣打銀 注入創新轉型 DNA

渣打銀以國際經驗結合在地深耕,拓展財管市場。渣打銀/提供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2025年歡慶在臺成立40年,從1985年設立首家分行以來,歷經數次關鍵轉型與策略擴張,已成爲與香港、新加坡並列的三大財富管理市場之一。隨着國際局勢變動與臺灣金融監理政策推進,渣打銀行不僅成功克服早期經營挑戰,也逐步建立其跨境金融、數位創新與永續金融的多元競爭優勢,成爲外商銀行在臺深耕經營的典範。

當時臺灣金融市場仍由本土銀行主導,對外商銀行的接受度有限,加上法規對外資銀行營業範圍設有諸多限制,渣打在初期的業務拓展上面臨諸多挑戰。爲能穩固市場,選擇從貿易融資與企業金融切入,提供優質的跨境資金調度與國際結算服務,取得客戶信任,也建立起與多家出口導向企業的合作關係。

後來渣打據點拓展至高雄與臺中,強化南北區域網絡,並積極培養在地金融人才,推動在地化經營,以更貼近臺灣客戶的需求。這些策略爲日後擴展零售與財富管理業務奠定基礎。

併購商銀 寫下外商銀行首例

2006年,渣打首度在臺灣市場以公開市場收購方式,成功併購新竹國際商業銀行,成爲外商銀行併購本地銀行首例。這項併購不僅大幅提升渣打的本地網絡與客戶基礎,更爲其日後發展個人金融、信用卡與財富管理業務打開通路。

緊接着在2008年持續擴大在臺資源整合,納入美國運通銀行在臺營運部門與亞洲信託,透過產品線與服務面的補強,全面升級其在地金融生態系。藉此渣打在臺由原先專注企業金融的機構銀行,成功轉型爲涵蓋法人、個人與財富管理的全方位銀行。

2016年,看準數位化趨勢,針對高淨值與新富客羣推出「渣打iWealth數位旗艦」服務,結合行動科技與線上理財顧問平臺,開創臺灣財富管理數位體驗的新風貌。此舉不僅呼應政府推動的財富管理2.0政策,也爲渣打在競爭激烈的財管市場中搶佔先機。

渣打在疫情期間迅速調整策略,將服務重心轉向遠距金融與線上諮詢,並參與集團於2020年啓動的5,000萬美元防疫公益計劃,對內提升營運韌性、對外強化社會參與,展現企業責任。

2024年再推出「CIO精選基金」系列,將集團首席投資辦公室的市場觀點轉化爲在地化產品,協助客戶掌握全球投資機會,強化高資產族羣的資產配置能力。

響應政策 打造私人理財中心

渣打在臺灣的發展歷程,見證其穩健的策略執行力與長期深耕的承諾。併購新竹商銀時,從系統整合,到人才團隊及企業文化的融合,以及客戶溝通及服務,渣打成功將國際經驗與在地需求接軌,打造出具備全球視野的在地銀行營運模式。

這樣的創新DNA,也體現在渣打集團的全球創新與創投平臺SC Ventures。SC Ventures聚焦新金融科技發展,致力培育創新企業文化,同時與全球新創企業合作,推動渣打在數位轉型的腳步,並開始在主要市場朝純網路銀行的領域試點,成爲唯一在臺對純網銀進行投資的外商銀行。

着眼於臺灣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趨勢,並響應政府推動設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近年來渣打進一步強化高資產客羣的財富管理服務。

結合集團跨境能力優勢與領先的財富管理專業,爲客戶量身打造涵蓋資產配置、家族傳承的整合解決方案,致力成爲高資產客戶的國際財富夥伴。從整並、創新到深耕高資產客羣,渣打在臺灣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對市場趨勢與客戶需求的迴應。

2025年渣打再度展現前瞻眼光,宣佈針對高資產客羣推出「國際私人理財中心」服務,整合稅務、信託與全球投資等跨境資產規劃需求。不僅迴應政府設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方向,也再度強化其在臺的財富管理策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