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日快樂/訊聯洞見先機 衝刺生技製藥

訊聯生技(1784)董事長蔡政憲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造山者」,內容談的是臺灣半導體業在半世紀之前,由一羣充滿理想的科學救國主義者經過漫長的努力,終於成就了今天的護國神山。

蔡政憲回憶,1999年,臺灣出現全球第一宗以臍帶血幹細胞治療黏多糖症的案例─黏寶寶林伯熾。這個名字對許多人而言依然記憶猶新,臍帶血與疾病治療的話題,隨着更多幹細胞治療漸凍人、中風病患、帕金森氏症等實驗及新的案例延燒開來。訊聯生技在這波生技浪潮涌現前跨出了第一步。

訊聯生技的的創立夥伴有來自美國移植醫學權威明尼蘇達大學的博士,還有在英國劍橋大學鑽研生殖醫學的專家。1999年時毅然放下一切決定創業,當大家對於幹細胞功用還很陌生時,他們早已預見,在不久的未來,幹細胞將爲重症治療找到希望。

15年前,訊聯因緣際會與鴻海集團合作,原本想要直接透過個人化基因定序,讓相關費用降到一定程度,進而創造個人化醫療商機。

不過,蔡政憲發現,光是買一大堆儀品設備是不足的,於是訊聯開始佈局AI數位科技,研究如何將其運用在生醫等領域,創造商業價值。

經過多年努力,訊聯集團旗下訊聯基因數位終於在AI於生技製藥業的應用取得重大里程碑。

其實蔡政憲在大學時期就有位老師提到AI在未來的無限潛力。蔡政憲表示,1987年在臺大化工系進行大四學士專題時,繫上教授陳誠亮就告訴他,「未來是用AI在做工業的程序控制」,在他心中埋下了前瞻科技的種子。

訊聯生技去年6月舉行25週年慶時,找來藝人小S出席記者會,小S在19年前曾是訊聯臍帶血廣告代言人,事隔25年,爲了規劃外泌體市場新未來,訊聯再度邀請小S,由她拿着女兒Elly提領臍帶血外泌體禮物,直呼這是與女兒最美的連接。

蔡政憲回憶,當年訊聯爲推廣幹細胞儲存業務時,曾經找國內廣告界大咖協助規劃,如何讓社會大衆能對再生醫學、幹細胞這種先進的技術更有印象,後來想到的方法就是放棄學術性說理,直接透過小S用簡單而感性的號召,以此吸引許多年輕媽媽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