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日快樂/磐儀雁行結盟 跨領域合作
磐儀董事長李明。 記者杜建重/攝影
工業電腦(IPC)廠磐儀(3594)創立至今31年,在董事長李明操刀下,成功引進IC設計龍頭聯發科及工業電腦巨頭樺漢資源,而磐儀這套「雁行千里,雁行結盟」策略,各方可以共享資源,在生產、國際市場、邊緣AI、ESG、雲地整合等各層領域合作,經過幾年彼此熟悉後,李明認爲,接下來可以看到結盟效益逐步顯現,磐儀可全力發展獨特產品,進一步擴大營運。
李明早年自美國學成回國,進入中科院工作三年多後,因爲這樣安定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於是進入工業電腦龍頭研華任職,但創業的火苗始終存在。他在1993年成立磐儀科技,公司名稱寓意要當「工控量測儀器產業之磐石」,隔年就開發出工業級嵌入式386單板電腦。
磐儀的業務從代理國內主要工控產品並行銷全球開始,逐步轉型爲研發、製造全製程公司型態,發展自有品牌「ARBOR」,積極建構研發團隊。
李明回憶,創業一定有紅利,當時磐儀產品還沒有特別針對哪個行業的問題,他形容「就好像只有米,看不到蛋炒飯,但只要有人想吃飯,我們就提供他飯就好」。因此早期磐儀就是針對客戶需求賣產品,並無特別細化針對哪個產業應用。
磐儀從成立至2003年的十年期間,屬於創業起家期。李明坦言,當時創業享有工業電腦產業的紅利期,但從2003年開始,磐儀設下IPO的目標,公司開始擴大競爭力,進入爲上市櫃目標累積實力的階段。
2004年,磐儀在中國大陸成立研發團隊,讓當地具有研發、生產、行銷能力,同年度成立嵌入式產品應用部門,深耕產品縱深與應用廣度,在經過一連串佈局後,2007年登錄興櫃。在成立20年後,2013年掛牌上櫃,跨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整合資源 攻物聯網商機
但此時李明也意識到,大幅成長單靠磐儀單打獨鬥恐怕很難,爲此找上IC設計巨頭聯發科,雙方合資成立磐旭智能,專注強固型平板電腦與手持裝置。
聯發科具有在物聯網晶片設計的優勢,而磐儀強項在於IPC的開發經驗與熟知垂直市場應用,雙方一拍即合。目前磐旭智能已切入如機器視覺、人機介面、強固型電腦、邊緣運算設備等領域,是磐儀最重要的子公司。
與聯發科合作後,也確立磐儀之後的經營策略。2015年磐儀辦理私募案,引進代工大廠緯創集團資金,成爲當時磐儀最大股東,雙方合作佈局物聯網商機。
2022年,工業電腦大廠樺漢集團宣佈以2.96億元入股磐儀,持股16%,成爲磐儀最大股東。磐儀看上樺漢有深厚的延伸整合與生產運籌、供應鏈上的決戰優勢,再搭配聯發科的晶片技術,以及樺漢大股東Google的雲端平臺,聯盟能無縫整合跨集團在產業物聯網的資源。
找到利基 開發獨特產品
回顧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間,李明稱爲「策略聯盟統合階段」,磐儀將這套策略稱爲「雁行千里、雁行結盟」,在聯發科、樺漢等盟友加持下,各方共享資源,在生產、通訊、海外市場、邊緣AI、Google、ESG、雲地整合等各層領域合作。
李明強調,磐儀與聯發科及樺漢結盟,在彼此熟悉後,接下來就是進一步鞏固市場,可以看到結盟的效益逐步顯現。
發展至今,磐儀產品線包括嵌入式工業主板、醫療電腦、可攜式平板電腦及嵌入式智能系統等,應用領域涵蓋工業自動化、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工業安全、智慧零售、智慧醫療等。
針對未來五年展望,李明認爲,聯發科可以提供先進晶片,磐儀在生產端已找到合作伙伴樺漢集團,且雙方共同分享產品,與樺漢的合作可以降低磐儀成本,不需要庫存,這是「固本」,多出來的資源就可進行攻擊,找到市場痛點,讓磐儀可以發展獨特產品,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
李明舉例,過去磐儀就像家中的老大,全家只能靠磐儀賺錢養家,但現在老二磐旭智能業務已成熟,可以賺錢回饋,加上幾個姻親樺漢、聯發科,一起把業務做大,而這套成功模式未來也打算複製到海外,尋找更多盟友,開拓更大的海外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