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夫妻照顧寄養緩遲兒9年 堅持「能多幫一個是一個」
家扶基金會13日舉辦「2025年全國扶幼感謝暨表揚大會」,嘉義兒保楷模丁振唐、王麗玉夫妻照顧發展遲緩兒長達9年多。(呂妍庭攝)
家扶基金會今(13日)舉辦「2025年全國扶幼感謝暨表揚大會」,受表揚的嘉義兒保楷模丁振唐、王麗玉夫妻,因看到兒虐新聞一再發生,主動打電話到嘉義家扶說要當寄養家庭,第1個安置的孩子就是發展遲緩兒,爲幫助孩子,夫妻倆每週跑3家醫院陪復健長達3年,藉飲食調養、攜心照料,小男童發展趕上同儕,日前成功出養到美國,視他如親子的王麗玉形容「心都被掏空了」,現夫妻又協助安置一名家庭遇重大變故的小男孩,雖然退休生活全被打亂,夫妻堅持「能多幫一個是一個」。
嘉義縣社會局局長張翠瑤肯定家扶在嘉義地區投入的服務。(呂妍庭攝)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感謝家扶75年來持續陪伴弱勢兒少與家庭。(呂妍庭攝)
家扶基金會今在嘉義縣人力發展所舉辦「全國扶幼感謝暨表揚大會」,表彰超過200名的扶幼委員及楷模,感謝他們長年在各自崗位上無私奉獻,也致敬每一股支持孩子成長、不可忽視的力量,「臺灣三菱電梯」、「開元食品」與「保誠人壽」獲頒特別感謝獎,特別受表揚,擔任雲林家扶中心扶幼委員逾40年的林聰發,當年發動募款爲雲林家扶建造館舍,雖然頻頻遭到婉拒,但他一心只想讓家扶少兒、社工或員工有一個好的場域,終於讓雲林家扶穩固紮根。
家扶基金會舉辦「2025年全國扶幼感謝暨表揚大會」,表彰超過200名的扶幼委員及楷模。(嘉義家扶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擔任雲林家扶中心扶幼委員逾40年的林聰發今和太太一同出席接受表揚。(呂妍庭攝)
林聰發說,他加入雲林家扶扶幼委員會後,因常到中心開會,觀察到不論是孩子參與活動、社工發放物資,或是處理日常業務,皆受到租賃辦公室的狹小空間所苦,因此催生「建館」念頭,但購地、蓋館的募款挑戰極大又艱鉅,爲此,他曾將勸募訊息刊登在財經雜誌上,寄送至各公司行號,因本身在新光人壽工作,帶領公司總動員,光他個人就募款超過百萬元,許多人因爲對他的信任,攜手促成雲林家扶兒童館落成。
原本經營大理石公司的丁振唐、王麗玉,45歲就退休享受生活,每天翻報因經常看到兒虐新聞,王麗玉主動爭取加入寄養家庭,9年多前迎來因疏忽照顧而嚴重發展遲緩的小男童,王麗玉說,當時要成爲寄養家庭時,先生不願意,兒女更是反對,照顧寄養兒過程中,夫妻曾爭吵、冷戰,先生一度揚言不帶孩子去復健,隔天時間到,仍載着她們到醫院。
王麗玉說,小男孩到家裡時才2歲多,天天討抱,讓她腰痛到要打止痛針,在此之前,夫妻倆年年出國,現在9年多,連出國一次都不敢,但夫妻倆經常帶着男童在國內旅遊,讓他學習適應各種環境,久而久之,子女不但接受父母的決定,也會帶着小男孩出去玩,有玩具、衣服也會多買一份給他,全家都把男孩當自己的孩子,彼此關係早已超越血緣。
王麗玉透露,男子在出養美國前,夫妻倆除送他去上美語班,先生也會教他英語會話,一家人用行動關愛這個沒有血緣的寄養童,9年長時間相處下來,早把他當親生兒般疼愛,當男童出養到美國時,「我的心被掏空了」,經常想到孩子,但礙於法規,寄養家庭無法和出養兒童取得聯繫,只能把這份思念放在心裡。
今典禮中安排「扶幼號」阿里山小火車緩緩駛入舞臺,家扶基金會董事長劉邦富搖響代表啓程的鈴鐺,象徵扶幼號再度出發。(呂妍庭攝)
典禮中安排「扶幼號」阿里山小火車緩緩駛入舞臺。(嘉義家扶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今典禮中安排「扶幼號」阿里山小火車緩緩駛入舞臺,象徵家扶即使穿越重重山海,依然將祝福送達每一個孩子身邊。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感謝家扶75年來持續陪伴弱勢兒少與家庭,在最需要的時刻伸出援手,並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爲孩子們打造安心快樂的成長園地。
家扶基金會董事長劉邦富表示,近年面對社會環境很多的變動,但第一線社工仍堅守崗位提供服務,而在服務背後,更凝聚了在場每一位受獎者所交織的強大後援力量,因爲有大家的支持,家扶才能堅定地走在扶幼的道路上。
嘉義縣社會局局長張翠瑤肯定家扶在嘉義地區投入的服務,因爲有家扶的支持,孩子在遭逢家庭變故時能有即時的依靠,並在成長過程中擁有逐夢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