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心臟驟停,二附院多科協作搶救創造生命奇蹟

近日,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救援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演,多科室醫護人員緊密協作,成功將一位心臟驟停的七旬老人從死亡線上拉回,讓患者重獲新生。

突發心臟驟停,爭分奪秒生死救援

3月16日上午,年近七旬的趙大爺(化名)在家覺得胸口疼,被兒子緊急送往南醫大二附院姜家園院區。送醫路上,大爺突然意識喪失,情況危急。

抵達醫院後,保安發現異常情況,立即上前幫忙,和趙大爺的兒子合力把老人擡到急診室的門口。急診護士竺興霞衝上前查看情況,看到大爺呼之不醒,頸動脈搏動消失,立即跪地開始進行搶救。

急診室裡,氣氛緊張得如同繃緊的弦。在急診科程志主任的指揮下,醫務人員反應迅速,心電監護、開放靜脈通路、胸外按壓、緊急氣管插管等一系列操作一氣呵成。“病人發生了室顫!”心電監護的警報響起,竺興霞立刻打開除顫儀,塗導電膠,調整能量:“200焦耳準備完畢!”“充電完畢,所有人離開牀邊!”程主任的話音剛落,醫護人員迅速後退,隨着“砰”的一聲,病人的身體微微彈起,然而,監護儀上的波形依舊沒有變化。“繼續按壓!腎上腺素加量3mg靜脈推注!去甲腎跟腎上腺素的泵走起!”程主任一邊下達醫囑,一邊準備着第二次除顫。終於,在大家持續40分鐘的心肺復甦及藥物搶救後,趙大爺恢復了自主心律,但循環仍不穩定,生命的天平依舊搖擺不定。

嚴重休克,搭建“生命之橋”

隨後,趙大爺被轉入ICU。然而,他面臨的挑戰遠未結束。此時的他處於嚴重心源性休克狀態,反覆出現心室顫動,即便使用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血壓依然難以維持。重症醫學孫立羣主任團隊果斷決策,ECMO小組迅速行動,在牀邊快速完成VA-ECMO(體外膜肺氧合)聯合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導管的置入,成功搭建起“人工心肺”的雙重生命支持系統,爲衰竭的心臟爭取到寶貴的修復時間。

在後續治療過程中,趙大爺的狀況仍然不太平穩。ECMO支持的第7天夜間,趙大爺突發血壓驟降,經牀旁心臟超聲檢查,提示大量心包積液伴右室舒張期塌陷,確診爲急性心包填塞。情況危急,重症醫學團隊立即開展超聲引導下心包穿刺引流術,暗紅色的心包內積血瞬間被抽出。隨着心包壓力解除,趙大爺的循環血壓明顯改善,又一次驚險地度過危機。

不分晝夜嚴密監護,老人重啓新生

在ICU醫療與護理團隊不分晝夜的嚴密監護下,趙大爺的血流動力學逐漸穩定,爲後續介入治療創造了條件。在ECMO+IABP的支持下,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介入團隊爲趙大爺進行冠脈造影,發現其心臟迴旋支嚴重狹窄,隨即進行介入治療開通血管。同時,團隊通過優化容量管理,結合心肌保護藥物、亞低溫治療等多維度干預措施,逐步逆轉心功能惡化。術後,趙大爺的心臟收縮功能逐步恢復。

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術後第10天,隨着心功能指數達標,醫療團隊有序撤離ECMO及IABP;第14天順利拔除氣管插管。目前,趙大爺神志已經清醒,能夠自主進食,正在積極進行心臟康復訓練,不久後有望順利出院。

從急診室的緊急搶救,到ICU的生命支持與精準治療,再到心血管中心的介入治療,每個環節都緊密相連、環環相扣。醫護團隊建立的“生命支持-病因治療-器官保護-早期康復”四位一體救治流程發揮了關鍵作用,讓更多危重患者不僅能夠“活下來”,更能“活得好”。

通訊員 顧頤菲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