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大學生拉爆鄭開大道,可否設立一個“鄭汴大學生騎行節”?
騎行大學生拉爆鄭開大道,可否設立一個“鄭汴大學生騎行節”?
原創 李萬卿
10月8日晚,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騎行開封。
鄭開大道上,一輛輛共享單車馱着一個個青春的身影,一路疾行......
當夜,究竟有多少大學生騎行開封?
此前“預報”的數字,是1萬人。
當晚,一度造成擁堵,有說是數萬人,有說是十萬人,也有說幾十萬人。
我是當晚六時許駕車從象湖附近出發,沿鄭開大道一路向東行駛了十幾公里。雙向10車道的鄭開大道上,共享單車大軍一擁而上,畫面感特別美,真羨慕大學生的活力四射,激情滿滿。
鄭開大道鄭州轄區內,每一個路口都有交警和志願者疏導,還爲大學生們發放反光背心。
這條路,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本沒有隔離帶。當晚,爲保障大學生騎行安全,臨時設置了隔離欄。
不敢有半點疏忽啊!
鄭州大學生騎行開封,何以如此火爆?
說來也簡單。
最初,鄭州有4名女大學生想去開封吃灌湯包,就一人一輛共享單車,經歷了4個多小時的騎行來到開封,終於吃到了夢寐以求的灌湯包。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接下來就是一羣又一羣大學生騎着共享單車從鄭州跑到了開封。
隨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效仿。
不過,也有爭議。
正可謂:有人捧,有人殺;有人支持,有人壓;有人半路免費提供補給,有學校連夜查崗查勤;有人遠在千里之外聲援,也有人擔心夜騎安全......後來,畫風一致,幾乎全民一致支持,外地大學生甚至不遠千里飛到鄭州,就爲了半夜三更騎着五六十公里的單車兒到開封。
開封文旅,更是給力,連夜組織當地景區24小時對大學生免費開放,半夜開放接待大廳管睡、免費的胡辣湯管飽......羨慕不羨慕,嫉妒不嫉妒?
鄭州也不敢怠慢,調集警力爲大學生保駕護航。
鄭開大道,一頭是鄭州,一頭是開封。
鄭汴兩地在鄭開大道辦了多次馬拉松,兩座城市都沒有現在這麼親近、這麼熱鬧。
“鄭汴一體化”喊了一二十年,被一羣大學生一夜之間實現了。
但是,“青春沒有售價,安全不要落下”。
鄭開大道限速60-80公里,車速快,車流量大,晚上騎行很不安全。
“大學生800米體測生死難料,幾十公里夜騎說走就走”,一定要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長時間騎行容易出風險,務必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性出行。
白天騎車看風景,更愜意,更安全。
特別注意的是,大學生夜騎鄭開大道,都是自發自願,沒有人組織,一些風險難以預料。
可否搞個“大學生騎行節”或者“騎行週末”呢?
2017年9月17日,聯合國人居署、環境規劃署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等國際組織設立了全球性騎行文化節日。
首個“917世界騎行日”的主題是“騎行改變城市”。
遼寧也有個“騎行節”,叫“騎遍遼寧”,已經舉辦了11屆。
鄭州和開封如果搞“大學生騎行節”或者“騎行週末”,就會有組織、有計劃引導大學生騎行,會更安全,更有保障。
唯有安全,纔會有詩與遠方。
大家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