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教戰「海嘯警報逃生4重點」 勿在第1波結束後立刻折返

▲鹿兒島外海吐噶喇羣島近2周已發生多起地震。(圖/翻攝日本氣象廳)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曾精準預言311強震的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夢見日本將在7月5日發生大地震,而鹿兒島外海吐噶喇羣島近期也發生逾900起地震。中央氣象署今在臉書「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提出4項海嘯因應措施,包括逃往高處、內陸、尋找堅固建築物避難、爬上相對較高的固定物,且不要在第一波海嘯結束後立刻折返原地。

氣象署今指出,不管7月5日的地震預言有沒有成真,對災害多一份關心、早一步準備,總是好事,如果真的遇上海嘯來襲,臺灣海嘯預警可能透過電視、廣播、手機細胞廣播訊息等管道發佈,一旦收到海嘯警訊或海嘯警報,民衆務必立刻往高處、往內陸移動,並找堅固建築物避難或爬上較高固定物。

氣象署今也提出4項海嘯因應措施:​

1.往高處:若你所在的位置附近正好有高樓或山坡,請往高處移動,建議待在3層樓(高約10公尺)以上的區域,靜靜等待警報解除。

2.往內陸:若附近沒有高處,請往內陸移動,儘量遠離海岸線,短程移動不建議開車,以免塞車、影響逃生,或是連人帶車被海嘯捲走。​3.找堅固:若來不及往高處或內陸移動,建議就地尋找堅固的建築物避難,並且儘可能打開所有門窗,減少海嘯對建築物的衝擊。

4.抓牢固:若不幸落入水中、遭海嘯沖走,請保持冷靜,抓住大型漂浮物,或是想辦法爬上附近相對較高的固定物,等待後續救援。

▲中央氣象署今在臉書「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提出4項因應措施。(圖/氣象署)​氣象署提醒,絕對不要在第一波海嘯結束後立刻折返原地,因爲可能還會有第二波、第三波海嘯,且不一定是幾分鐘內就會襲來,也可能間隔長達數小時,因此建議民衆持續關注氣象署海嘯資訊,等到「海嘯警報解除」或「海嘯警訊解除」的消息發佈後,再返回原處。​氣象署也說,海水退去後,若發現遭海嘯沖毀的設施或建築物,勿隨意接近,以免倒塌造成二次傷害。此外,收到海嘯預警後,千萬不要出於好奇前往岸邊觀浪,或是專程跑回家收拾財產,以免耽誤逃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