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電》鴻海攜臺大建永續教育基地 護臺生物多樣性

鴻海2023年宣佈「永續海洋循環資源」專案,以海洋生態爲目標,致力於海洋保育及環境教育推廣,2025年針對陸地生態系永續再啓動「永續生態 裡山學堂」計劃,將自然碳匯、生物多樣性、永續教育的範圍,從海洋延伸到陸地。

鴻海說明,此專案以「自然土壤碳匯」、「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教育基地」爲三大主軸,將投入「自然土壤碳匯」前瞻性研究,導入生物炭與生質堆肥等自然爲本技術,開發具在地適應性的土壤碳匯改良劑,實踐農業與環境共生的負碳方案。

同時,此專案將在桃園龍潭進行長期調查與物種覆育,並清除入侵種、建立生物多樣性步道,提升在地生態系韌性。最後,將規畫環境教育基地,促進社區與下一代對永續議題的深度參與與實踐。

鴻海集團規畫投資2000萬元支持此計劃,預計將在3年內完成碳匯技術實證、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建置、「裡山學堂」課程開發與永續教育活動推廣,建立國內自然碳匯與生態教育場域新標竿。

鴻海環保長洪榮聰指出,身爲全球電子製造業領航者,鴻海積極投入減碳行動,從供應鏈管理到土地資源善用,助力社會投入自然碳匯研究。這是由優化科技製造走向負碳創新的重要轉型,實現「自己的碳自己種」的理念。

同時,鴻海藉由「裡山學堂」永續教育基地,將ESG核心價值落實於員工與社區的日常學習,並結合親子參與活動,深化員工與眷屬對生態保育的認同。洪榮聰表示,鴻海將持續與產學研各界攜手,爲臺灣的永續未來投入更多資源與行動。」

鴻海表示,集團認爲企業的影響力不應僅止於經濟貢獻,更應成爲推動社會進步與環境永續的重要力量,未來將持續以「永續經營=EPS+ESG」爲核心,深化從山林到海洋的守護行動,攜手更多夥伴,共創淨零與生態永續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