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其事/護理系教授顏文娟 走進偏鄉開長照課

中山醫學大學護理學系教授顏文娟(右)在社區與長輩互動。圖/顏文娟提供

中山醫學大學護理學系教授顏文娟90歲的母親,11年前從臺北移居彰化社頭,無法適應生活機能不好的偏鄉社區,顏文娟秉持「爲社區長者多做一點事」的念頭,帶領學生進駐社區開課,並培力志工照顧在地長輩,爲社區注入活水。

顏文娟2015年接任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系主任,帶領學生實習,學生有次提出疑問說「長照一定要在機構,不能在社區嗎?」讓她決定把媽媽開設的讀經班改成社區長照據點,護理學系師生率先進駐開課,教導長輩如何延緩失能,深入社區拉近醫療與民衆的距離,併成立「敬暉慈愛關懷協會」。

顏文娟分享,協會以「樂活共好,互助共生」爲理念,培力志工照顧在地長輩,課程包括以長輩生命故事繪本、以廢棄運動鞋帶編織水杯袋等;另也開課「阿嬤古早味」,由每位長者擔任講師,有人教做小籠包,也有人教做醃鳳梨,甚至將醃鳳梨變成罐頭販售,成爲協會的特色伴手禮。

顏文娟表示,目前據點服務約30名長輩,並關懷獨居長者,中山醫學大學以專業擔任在地智庫,從護理系出發,學校的語聽系、心理系、醫影系、健產系等也加入行列,經由專業整合發現社區健康議題,爲社區注入改變動能;在教育方面,帶領學生走出象牙塔,拓展社區視野,透過學校與社區「互助共融」模式達到永續發展。

顏文娟說,「看到偏鄉長者問題,除照顧媽媽,也一起照顧在地其他長輩,學生還可走進社區實習。」曾有原住民學生實習後,看見偏鄉社區的需求,回到故鄉南投仁愛鄉後繼續推動「共好活動」,讓善持續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