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抗戰88週年 徐宗懋:中華民國政府應隆重紀念
資深媒體人徐宗懋。本報資料照(記者曹麗蕙/攝影)
適逢七七抗戰88週年臺灣光復80週年,資深媒體人徐宗懋表示,中華民國政府應隆重紀念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等一系列活動,且將其視爲兩岸和解合作的歷史精神基礎。任何歷史紀念活動要感動社會,必須發自內心的誠意,必須始終如一,而不是看情況臨時應景,任何表面功夫只會適得其反。
徐宗懋指出,七七事變88週年,又適逢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80週年,這三件事情歷史性質言爲一體,不可切割。儘管目前兩岸遭遇一時的困難,但回首前塵,兩岸先人在驚濤駭浪中,不畏艱險,流血犧牲,擺脫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桎梏,不僅爲中華民族開創新的發展契機,也創造戰後東亞和世界秩序。
徐宗懋指出,日本侵略中國是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的一部分,臺灣首當其衝,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展現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雛型,從外交威脅、出兵、殺戮,要求高額賠償等等,發展了一套基本的軍事擴張模式。到了甲午戰爭,則進一步要槍炮尖刀下要求割讓大批的土地。
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中國人走向內部整合發展的階段,日本帝國繼續加快侵華的腳步,完全不受節制,不斷對中國鯨吞蠶食,拉引日本對外的軍事和政治關係,也把日本帶往毀滅的終局。
徐宗懋說,七七事變儘管表面上只是一次短暫的中日軍事衝突,但代表中國全面反抗日本侵略時機的來臨,蔣介石在江西𠫂山發表著名的抗戰聲明,清楚宣示中國人不再退讓,決定付出最慘重的代價,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徐宗懋說,八年的抗戰歲月,在22場正面戰場,以及無數的大小型戰役中,中國軍民付出的慘烈的代價,估計傷亡超過2000萬人以上,財產損失不可估計。在巨大的傷亡中,也迎來民族復興的希望。尤其1941年底珍珠港事變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東西戰場連爲一體,中國取得了有利的全球戰略局勢。
二戰末期,中國陸續英國和美國簽署平等條約,解除百年梏桎,1943年底的開羅會議,決定了日本戰敗後臺灣、澎湖迴歸祖國,東三省收回,朝鮮半島獨立。中國更與美、英、蘇等同盟國四強,共同創立了聯合國,併成爲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一切偉大的成就均始於1937年7月7日宛平的槍聲,以及絕不妥協抗戰到底的決心與意志。
徐宗懋說,儘管二戰勝利後,全球又陷入東西方意識型態的熱戰,國共內戰又造成中華民族的分裂,有關抗戰史實的解釋呈現分歧,但對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歷史的認識,對中華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事蹟的尊崇,則是一致的,因爲這代表民族的正氣,黨派之爭只能暫時阻礙民族的共識和團結,但最後回到正常的狀態,因爲民族歷史的正義無可阻擋。
因此,徐宗懋認爲,今年中華民國政府應隆重紀念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等一系列活動,且要從紀念七七抗戰88週年開始,而且將其視爲兩岸和解合作的歷史精神基礎。
他提到,今年,大陸方面已準備舉行一系列盛大的紀念活動,臺灣也應該有相應的紀念活動。據報導,國防部準備請國軍老兵和臺灣抗日遺族舉行座談會,以「互別苗頭」。他認爲,任何歷史紀念活動要感動社會,必須發自內心的誠意,必須始終如一,而不是看情況臨時應景,任何表面功夫只會適得其反。
徐宗懋說,對抗日史實尊崇祟,同時也應該同時對肯定日本殖民主義言行的強烈批制,對污衊蔣介石的嚴厲譴責,只有誠心紀念抗戰,弘揚民族正氣,纔會取得勝利,因爲正氣常存,不會受到短暫政局改變,如此自然可以去除殖民主義遺害,促進兩岸和平,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𢹂手合作,共同復興中華民族,推動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