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代鬼片之王「姚鳳磐」 古裝女鬼、冥婚傳說拍進觀眾的夢魘

導演姚鳳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9/12/28 張福興攝影)

曾任《中華日報》、《聯合報》記者、編輯,以及《徵信新聞報》主編與主筆的姚鳳磐,不僅是資深新聞人,更是臺灣影壇舉足輕重的「鬼片大師」。1956年,他榮獲臺北記者工會新聞採訪獎;1968年以影劇評論摘下中國文藝學會影劇評論文藝獎,1971年更入選「十大傑出青年」。

【推薦閱讀】 與王祖賢齊名!「鬼後」王小鳳演《殭屍先生》人鬼戀成經典 當年最臺式的《倩女幽魂》翻版! 朱延平拍《先生騙鬼》把悽美人鬼戀變成一場喜劇

姚鳳磐活躍於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以將《太平廣記》、《聊齋志異》等中國古典靈異短篇,或是真實新聞事件改編成鬼片聞名。他的作品融合懸疑、偵探、愛情等多重元素,開創混合類型的恐怖片風格,在華人世界獨樹一幟,被媒體譽爲「恐怖大師」與「搞鬼專家」。

1974年,他以古裝鬼片《秋燈夜雨》一炮而紅,塑造出經典的復仇女鬼形象。兩年後,他推出臺灣第一部時裝鬼片《鬼嫁》,改編自「冥婚」新聞事件,讓鬼魂正式走入現代社會,其中「馬桶伸出手」的驚悚畫面,更成爲影迷心中的恐怖經典,更捧紅王釧如成爲「鬼後」。此後,他接連推出《舊鎖》、《夜變》,以及華語電影史首部時裝喜劇鬼片《討厭鬼》,不斷突破鬼片的類型邊界。《古厝夜語》(又名《招魂》)與《寒夜青燈》,分別於1979年與1977年入選西班牙恐怖影展、多倫多影展及舊金山影展,其中《古厝夜語》更奪得西班牙恐怖影展最佳音效特別獎。

在瓊瑤愛情片、古龍武俠片盛行的1970年代,姚鳳磐的鬼片憑藉獨特題材和創新手法,成功在臺灣電影史中佔有一席之地,也讓「臺灣鬼片」成爲一代觀衆難忘的集體記憶。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