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時評:清朗網絡空間刻不容緩
終於不用整天和媽媽說這是假的別信了!
針對“自媒體”發佈不實信息亂象,中央網信辦出手了!在全國範圍內啓動爲期 2 個月的 “清朗・整治‘自媒體’發佈不實信息” 專項行動。
你想想,有沒有刷到過這樣的視頻:假冒熱點輿情當事人、近親屬等,蹭炒熱點,混淆視聽。醫美博主頂着“專家”頭銜推薦項目,卻拿不出資質證明。財經“大V”分析市場趨勢,實則滿嘴跑火車。所謂的 “養生專家” 發佈沒有科學依據的養生知識,影響健康。“李鬼扮李逵”,藉機造謠傳謠的自媒體真是“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某些機構還批量起“素人號”,進行統一運營……你就會出現一些同質視頻。
這些不實信息如病毒般在網絡迅速擴散,干擾了公衆對真實信息的獲取與判斷,引發社會恐慌與焦慮,破壞社會信任體系。在熱點事件中,不實信息甚至還可能會誤導輿論走向,干擾正常的社會秩序。在專業領域,這些錯誤信息會給公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直接威脅。
再說離咱近點的,老人和孩子分辨力沒那麼強,分不清楚是真實的還是AI合成的,就很容易被虛假信息煽動。尤其大數據算法還會不斷推送類似信息,久而久之,磨破多少嘴皮子才能改變他們形成的固有觀點。
62歲劉大爺,想在網上賺錢,花900元學所謂的 “新媒體信息合成技術”,其實就是"造謠技術"。發佈了"男童被打傷"的謠言,剛獲利1毛3就被警方查處。你看這荒誕鬧劇不就是網絡謠言產業鏈的騙局。靠編造謠言賺錢,終將付出代價。
互聯網不應成爲虛假信息的溫牀,自媒體也不應被流量與利益矇蔽雙眼。想賺錢就得先守規矩。期待這次專項行動能夠徹底整治自媒體發佈不實信息亂象,讓網絡空間迴歸清朗,讓信息傳播迴歸真實、有序。
齊魯頻道記者孫超男 陳文慧 戚婧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