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整平做半套輪椅族通行困難 新北民代籲改善

新北市議員黃心華指出,僅施作「半邊」斜坡,且位置規劃在靠近人行道一側、騎樓空間又無法有效淨空,最終仍可能遭機車違停阻擋,導致輪椅族與行動不便者難以通行。圖/新北市議員黃心華提供

新北市力推騎樓整平政策,主打高齡友善、無障礙環境,近年陸續於多處人行動線進行改善。然而,部分整平路段僅「半邊施作」,且未同步規畫禁停紅線,機車違停成爲無障礙通行的最大阻礙。議員與身障者權益團體質疑,若整平後依舊寸步難行,政策恐淪爲「做半套」。

新北市議員黃心華直言,有些坡道雖已完工,卻僅整平靠內側或局部區塊,加上鄰近騎樓未清空、也未劃設禁停紅線,機車違停後直接卡死通道,輪椅、娃娃車族被迫繞行至車道,險象環生。「整平的意義不該只是形式,要實際可走、可用,否則就是浪費公帑。」

對於外界批評政策落實成效不彰,新北市政府養工處迴應,騎樓整平是依據「市區道路條例」第9條執行,涉及私人產權,須先徵得所有權人同意後才得施工,施工前會尊重住戶意願,完工後也會以色帶標示通行路線。

養工處補充,目前整平推動以「改善長度」爲主要KPI,是否爲違停熱區,並非施作考量因子;至於騎樓違停與後續管理,則需由交通與警察單位依法執行。未來若屬整體街廓改善計劃,將依議員建議,請交通局同步評估劃設禁停紅線及淨空需求。

新北市工務局統計,自99年起至今,已完成騎樓整平近150公里,其中市長侯友宜任內改善13公里,只是市區仍有不少老舊社區因協調難度高、空間複雜,改善進度緩慢。

對此,身心障礙者人權監督聯盟理事長張學恆指出,整平「半邊」只是問題冰山一角,真正困難在於騎樓多屬私產,整平需居民同意,尤其新莊、三重、中永和等都市更新較慢的區域,「很多店家前面有堆雜物,或乾脆拿來修機車、擺攤,完全沒在管輪椅能不能走。」

張學恆說,即便警方要取締,也常被以「私有地」爲由推託不管,但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騎樓本質仍屬公共通行空間,應納入管理。「新建的社區通常不太會出現這類問題,但對於老舊社區,騎樓整平確實是一件相當棘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