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軟件發佈銀河麒麟V11,國產操作系統概念股走強

8月26日,麒麟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麒麟軟件)在“2025中國操作系統產業大會”上發佈新一代銀河麒麟V11。

資本市場層面,國產軟件概念股集體拉昇,麒麟信安(688152.SH,股價60.71元,市值61.97億元)盤中直線拉昇近20%,中國長城(000066.SZ,股價18.99元,市值612.58億元)、中國軟件(600536.SH,股價54.98元,市值513.40億元)等個股快速走強。

近年來,操作系統作爲“計算機之魂”,在國家網絡安全、數字化轉型和新型工業化背景下,戰略地位愈發凸顯。當前,國產操作系統產業鏈正處於加速推廣階段,隨着應用場景從黨政向金融、能源、醫療等重點行業延伸,市場空間正加速打開。

AI融入國產操作系統

在“2025中國操作系統產業大會”上,麒麟軟件推出銀河麒麟V11。麒麟軟件首席科學家韓乃平表示,該版本是首個基於Linux Kernel 6.6(指Linux操作系統的核心版本)內核的國產操作系統商業版本。

韓乃平表示,銀河麒麟V11包含桌面版與服務器版兩個方向,V11新增融入了120餘項自研特性,並支持Wi-Fi 7(新一代無線網絡標準)、USB(通用串行總線)等最新特性,兼容國內外主流CPU(中央處理器)。

在安全層面,V11將安全機制與策略解耦,實現更靈活的配置。韓乃平稱,這一機制支持國產密碼算法,爲操作系統提供更靈活、更高效、更安全的安全防護能力。此外,V11還引入算力共享技術,使低算力終端可藉助同局域網內高算力設備完成AI(人工智能)任務,從而突破本地算力限制。

在操作系統與AI結合層面,韓乃平介紹,V11支持MCP協議(模型上下文協議),能夠支撐開放互聯的智能體生態體系的建設。在桌面操作方面,V11提供了AI文件管理器,支持多標籤、語義搜索及文件保密箱,並引入窗口智能佈局功能,提升用戶效率。系統還集成了“速記”“個人知識庫”和“智能剪切板”,強化了AI助手功能,使操作系統在工作場景中更貼近智能化使用需求。此外,通過算力共享技術,銀河麒麟V11突破本地算力限制,使AI算力不足的終端連接AI算力高的電腦,獲得高效的本地體驗。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郭旭暉表示,所有IT廠商都在擁抱AI,麒麟軟件等基礎軟件廠商不僅要與AI深度融合,同時也幫助AI在行業裡落地應用,形成雙向共生的發展新格局。

麒麟軟件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諶志華在會上透露,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目前已部署超過1600萬套,應用於政務、金融、能源、教育、醫療等行業,並在“嫦娥”探月、“天問”探火等工程中提供支撐。

諶志華同時表示,中國電子及合作伙伴已增資30億元,未來還將進一步投入百億元規模資金,支持中國操作系統產業加速創新,對標先進。他表示,將力爭到2027年實現年度裝機量突破1000萬套,到2030年實現操作系統產品收入與服務收入各佔總營收的50%。

國產操作系統邁向新拐點

在發佈會上,諶志華表示,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系統之魂,主要承擔打通硬件、統籌系統資源管理、爲用戶提供交互界面等任務。在他看來,國產操作系統經歷多年積累,已經實現跨越式成長,形成了覆蓋辦公、業務、經營等在內的一系列成熟應用場景。

諶志華透露,目前,麒麟軟件操作系統部署規模已突破1600萬套,系統生態適配超700萬軟硬件,支撐了航天、探月、金融、能源等重點工程和行業的國產化升級。

諶志華指出,操作系統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全球競爭中承擔更廣泛的使命。在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量子信息等技術不斷演進的背景下,操作系統的使命應及時完成調整轉變,除了繼續發揮承上啓下的基礎作用,還需要肩負其鏈接賦能作用。

他進一步強調,這意味着操作系統要主動融合新興技術,充分做好如人工智能、異構計算體系等新技術與傳統應用軟件、傳統硬件設備和用戶場景之間的對接;同時通過帶動產業生態聯動,加強同上下游芯片、數據庫、中間件、應用軟件等緊密協同,推動跨行業生態構建。“要完成自身從功能性支撐平臺向智能型連接基座的能力範式升級。”諶志華表示。

諶志華在會上呼籲,操作系統的發展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推進。他建議,操作系統企業加大研發,深入探索操作系統與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深度融合;企業間明確任務分工,滿足市場差異化需求;推動行業標準化,加強接口標準規範建設,推動軟硬件高效適配;以及鼓勵上下游生態夥伴加快原生開發和適配,提升用戶體驗。

同時,他強調了用戶側的重要性,呼籲各行業用戶開放核心業務場景,加大與操作應用廠商的協同力度,共同攻堅克難,在實踐中促進國產操作系統打通在各個關鍵領域應用的“最後一公里”。

行業層面,郭旭暉則分析稱,中國操作系統產業已走過萌芽期和加速期,目前正處於推廣期,但已經由黨政推廣期變成了行業推廣期。

郭旭暉表示,在競爭格局方面,傳統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和桌面操作系統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穩定。未來,工業操作系統有望成爲新競爭關注點。當前,既有硬件廠商向下切入,也有傳統軟件企業向工業場景延伸。

郭旭暉提到,中國的力量正在重構全球一些市場的競爭版圖,過去十年,國產手機、國產新能源汽車等在全球的市佔率都大幅提升。“我們預測未來十年,就是這些擁有核心技術的中國本土的基礎軟件,包括工業軟件廠商,將打破現有的全球競爭格局。”

在長期趨勢上,郭旭暉指出,人工智能正成爲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引擎,全鏈路賦能製造業變革,重構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服務等全鏈條。他認爲,在此過程中,基礎軟件廠商能夠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智能化底座,同時,幫助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實現效率提升。這一賦能主要體現在智能資源調度的向量化處理、動態智能路由以及深度學習等技術應用上。郭旭暉表示,基礎軟件是新型工業化的數字基石,承載並驅動所有上層應用的創新與落地,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核心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