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牽手龍頭企業 精準保障惠及海南膠農
來源:上期所發佈
2024年,受超強颱風“摩羯”影響,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遭到了極大衝擊。面對自然災害,上期所聯合海膠集團開展的“穩產行動”項目爲海南膠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同時也穩定了企業的原料供應。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早在2019年,上期所便在海膠集團開展天然橡膠“穩產行動”項目。在上期所支持下,海膠集團創新打造了“場外期權+二次結算”的風險管理模式。該項目開展6年以來,爲海南橡膠產業發展貢獻了有力的金融力量。
一筆“生活費”,留住膠農心
當下,全球天然橡膠市場面臨供需變化起伏不定、產業鏈韌性不足等挑戰。海膠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宏向認爲,這些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棄管棄割現象頻發。割膠生活日夜顛倒,且收入相對較低,對年輕人缺少吸引力,不少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造成膠林棄管棄割。二是氣象災害影響。橡膠樹怕冷怕風,去年臺風“摩羯”造成海南大量的橡膠樹報廢。三是經濟效益不高。目前天然橡膠畝產值僅800元~1000元。近兩年檳榔畝產值爲20000元~30000元,地瓜畝產值爲3000元~4000元,芒果、荔枝、榴蓮、紅毛丹等水果畝產值也都高於橡膠。
據記者瞭解,2019年至2024年期間,上期所天然橡膠“穩產行動”項目爲海膠集團提供支持資金5990萬元,成功幫助11.07萬膠農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累計兌付金額達5565萬元,支付1180.26萬筆,掛鉤產量8.53萬噸,有力穩住了膠農的生產信心。
“這一項目,不僅實現了金融工具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更探索出了一條‘以市場手段保供應,以金融創新促發展’的新路徑。”王宏向感慨道,上期所的專業指導和資源投入,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溫度與力量。
爲讓膠農瞭解並參與該項目,海膠集團在2024年組織了約60場培訓,培訓人員達4000餘人。從結果看,海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橡膠產量爲36.86萬噸,同比增長5.3%。“如果沒有颱風影響,產量還能更高。”王宏向說,加上去年膠價上漲,膠工和膠農迴流明顯。
“2020年我就開始參與‘穩產行動’項目,每月能拿到約50元。爲了這份額外的‘生活費’,我甚至願意跑兩三公里去交膠,並且現場是智慧平臺登記,讓人也很放心。”海南儋州膠農餘建斌激動地說,“穩產行動”項目讓他倍感溫暖,廣大膠農在社會的發展中並沒有被遺忘。
作爲膠農代表,餘建斌提出了殷切期望:去年膠價稍漲一點,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便選擇回來割膠。希望橡膠的好價錢能一直持續,也希望“穩產行動”項目能有更好的收益,給膠農帶來更多的割膠動力。
優化智慧收購平臺,保障精準送達
2024年,上期所天然橡膠“穩產行動”海膠集團項目累計賠付膠農2.9萬人。
“我們時刻都在警醒自己,一定要將每一分錢都用在膠農身上,這份溫暖要直抵每一位膠農內心。”王宏向說,基於此,他們不斷改善收膠系統。
爲了加強橡膠原料市場管理,高效服務基層膠農,實現各類項目資金精準發放,海膠集團綜合運用信息化技術打造了“橡膠智慧收購平臺”。據介紹,這是國內唯一一個覆蓋海南橡膠保險和期權項目服務的管理系統,可以服務“價格收入”保險、“橡膠+期貨”保險、“期權穩產行動”等業務。
爲了使“穩產行動”項目惠及更多膠農,海膠集團通過“橡膠智慧收購平臺”系統,統籌上期所在海南支持的各項橡膠項目資金,做到了全年均衡、穩定、定期地向膠農發放期權保障,實現了各項業務的連續、高效配合、協同開展,避免了挫傷膠農熱情及不利於穩產的情況發生。
爲了保證“穩產行動”項目順利開展,海膠集團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海膠集團金橡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篤坤介紹,一是採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過開發集成App與智能採集設備的綜合平臺,實現數據信息化管理。平臺採用“App+智能採集”“設備+後臺平臺”雙軌模式,確保數據自動採集傳輸和發佈,使發放信息完全透明化,每位受益者均可查詢自己的收入明細。二是實施電子支付機制,確保期權兌付資金及時到位。爲應對項目兌付資金是在結項後支付到位的時間差,海膠集團主動先行支付60%~70%的兌付金額,確保膠農及時收到資金,不影響生產積極性。此模式既保證了項目按計劃推進,又維護了膠農利益,實現了項目兌付金額精準、及時發放。三是爲保障項目實施,成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項目實施團隊,負責項目的整體管理與協調。建立了覆蓋全省的16個市縣站點業務交流渠道,直接服務超2400人,有效解決了項目執行過程中的各類問題。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橡膠產業
過去5年,上期所天然橡膠“穩產行動”項目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產業幫扶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加快推進創新機制,有效銜接金融市場與農業生產,不僅穩定了膠農的生產信心,還增強了企業生產經營的韌性。
作爲加工廠代表,海膠集團金聯加工分公司總經理範開榮認爲,天然橡膠“穩產行動”項目,既保障了膠廠有穩定的膠水貨源,還保障了天然橡膠產量的穩定,同時又提高了膠農售膠的價格,對膠農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膠農割膠的積極性。
作爲本次項目的參與方,南華期貨黨羣辦主任張正明認爲,天然橡膠“穩產行動”項目通過利用場外期權對龍頭企業膠水收購價格進行二次結算,實現了膠農賣膠價格的風險轉移,緩解了天然橡膠產業面臨的改種棄割難題。項目將金融“活水”通過龍頭企業向膠農精準滴灌,讓膠農切實享受到了好處。
長江期貨項目經理郭莉表示,“穩產行動”項目採用“龍頭企業+場外期權”模式,充分發揮海膠集團產業龍頭的帶動作用。項目構建“二次兌付”體系,有效鎖定了膠農的銷售價格,實現了“穩定農業生產、保障企業經營、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三大目標。該項目通過創新金融工具,將價格波動風險轉移到期貨市場,形成了產業風險管理閉環。
在具體實踐創新上,申萬期貨總經理助理兼申萬智富董事長何小明介紹,2024年“穩產行動”項目實施中,他們採用了新型期權結構——對數回望期權,旨在同等條件下提高對膠農的價格風險保障。該創新結構在震盪行情中展現出獨特優勢,當價格波動率處於低位時,能有效平滑賠付效果。
“從2017年參與上期所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海南項目,到連續三年參與‘穩產行動’海膠集團項目,我明顯感受到膠農從完全不瞭解期貨,到現在會關注期貨價格,是因爲他們有了期權作保障。”國泰君安風險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龍表示,“穩產行動”項目形成了“期貨工具創新—產業效益提升—農戶穩定種植”良性循環,未來他們會進一步強化“穩產行動”項目的衍生品交易屬性,深化和實體企業的合作。
轉自 期貨日報 記者 崔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