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提質逐新拓增量

經濟日報記者 楊忠陽

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562.1萬輛和15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這是我國汽車歷史上同期產銷首次雙超1500萬輛。

“從發佈的運行數據看,上半年我國汽車市場延續良好態勢,多項經濟指標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來之不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日前舉辦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隨着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和行業奮力提質向新,我們完全有信心保持全年穩定增長。”

新能源車成增長主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3%。

當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爲驅動我國汽車市場增長的主力。“隨着電動化轉型,行業企業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三電系統’等核心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付炳鋒說,“技術快速迭代和成本優化,促進了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和市場化普及。”

7月1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宣佈,基於上半年的銷售表現,將全年銷量目標從原定的271萬輛上調約11%,增至300萬輛。吉利汽車成爲今年首個上調銷量目標的整車企業。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140.92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新能源汽車總銷量72.52萬輛,同比增長126%,佔總銷量的比重爲51.5%,首次超過傳統燃油汽車。這也意味着,吉利汽車新能源轉型取得初步成功。

在新能源汽車強勁驅動下,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爲927萬輛,同比增長25%,市場佔有率爲68.5%,持續保持高位。整車集團層面,比亞迪與上汽集團均超200萬輛,一汽集團、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奇瑞集團構成“百萬輛陣營”,展現頭部企業的穩定實力。新能源賽道上,小鵬、零跑、理想躋身“半年20萬輛俱樂部”,小米汽車和鴻蒙智行衝至新高,嵐圖、深藍、阿維塔等銷量也大幅增長。

儘管面臨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加大等挑戰,整車出口仍呈現較好韌性,保持穩定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總體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06萬輛,同比增長75.2%。“中國品牌進入廣闊國際市場,成爲全球消費者的選擇。”付炳鋒表示,我國汽車出口規模持續攀升,產品已覆蓋200餘個國家和地區,滿足了不同市場、不同地區的多樣化需求。

新能源汽車成爲我國汽車市場主導力量,標誌着我國電動化轉型升級上升到穩定發展的態勢,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產業與市場結構調整,實現了從傳統燃油汽車主導到新能源汽車引領的歷史性跨越,不僅爲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可行經驗,也爲邁向汽車強國打下堅實基礎。付炳鋒預計,今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600萬輛,新車銷量佔比有望超過50%。

技術和政策雙向驅動

蔚來汽車近日宣佈,其智能駕駛模型NWM已開始推送到一系列車型上。這標誌着蔚來自研的智能駕駛芯片應用性能達到設計目標。

“該芯片NPU等核心技術完全自研,流片一次成功,是全球首個成功流片、量產上車的同規格高階智能駕駛芯片,且實現多車型同步切換與功能推送。”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解釋,這大大提升了新車型的安全上限和體驗上限。

技術驅動產品銷量增長。今年上半年,蔚來共交付新車11.42萬輛,同比增長30.6%。李斌告訴記者,今年是蔚來產品和技術收穫大年,多項創新技術密集量產上車,有望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智能化爲電動化發展注入新動能。“以往對新能源汽車增速的預測,主要基於電動化技術的演進。然而,近年來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成爲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的新動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當前智能化與電動化相互促進,形成了雙向驅動的良性循環,新能源汽車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同時,“兩新”政策對我國車市上半年產銷增長也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累計申請量達412萬份,按照月度節奏測算,5月以舊換新申請量達到123萬輛,環比增長13%。“‘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拉動效果突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爲,隨着換購需求持續增長,淡季不淡的特徵明顯,6月零售量接近3月零售量高位,體現了以舊換新政策對國內零售消費的巨大貢獻。

展望下半年汽車市場的發展,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爲,“兩新”政策將繼續有序實施,疊加行業技術不斷迭代升級,企業新品供給持續豐富,有助於拉動汽車消費繼續增長。

行業反內捲成效初顯

“經過近一個月的內部反覆討論,小鵬制定了賬期調整和執行的相關步驟,並在最近開始推動向前。”7月12日,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何小鵬表示,已將小鵬汽車的付款週期統一調整爲60天內。

自6月10日起,共有一汽、東風、上汽、小鵬、小米等十幾家重點車企先後作出“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的公開承諾,以響應《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加速產業鏈資金週轉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車企相關承諾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如何進一步落實兌現備受社會關注。

“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關於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週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問題(建議)的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付炳鋒稱,近段時間,反內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行業主流車企主動作爲,加強自律,快速採取了實質性舉措帶頭維護供應鏈穩定。

“電動化和智能網聯正在推動汽車產業進入全新的創新領域,爲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高翔表示,內卷式競爭將阻礙產業健康發展。持續的價格戰已將行業盈利能力降至極低水平,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引發質量妥協,遏制創新,並最終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

高翔建議,共同營造良性競爭環境。汽車製造商應堅持長期主義,加強自律,維護產業共同利益。承諾縮短對供應商的付款週期是邁出的積極一步。相信通過持續的合作和切實的行動,可以建立牢固的共生關係,推動行業持續繁榮。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已經發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相比發展速度,行業更需要品牌,更需要創新,更需要管理變革,更需要質量和服務升級。”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坦言,“汽車行業需要自律,我們有責任把中國汽車產業做強做大。”

崔東樹表示,上半年車市反內卷效果初顯,車企生產節奏穩定,壓庫存狀況得到改善。尤其是今年6月,行業生態明顯改善。

“真正的競爭優勢最終依靠價值創造,需要車企從技術創新、產品品質、用戶體驗、品牌文化等維度發力。”付炳鋒強調,新能源汽車不能只做“量的冠軍”,更要成爲“質的標杆”。只有市場從價格驅動轉向價值驅動,中國汽車才能真正贏得未來。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