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業績創紀錄、Q3展望強勁,但UBER股價還是跌了?!
週三,Uber(UBER)公佈了強勁的第二季度財報,這家網約車巨頭營收與總預訂額雙雙超出市場預期,並同步宣佈了一項高達2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顯示出對公司業務的強烈信心。然而,財報電話會議上關於如何應對Waymo和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戰略的討論,讓投資者產生擔憂,導致市場反應冷淡,Uber當天的股價下跌了0.19%,報收於89.22美元,盤後還繼續小跌。讓我們來詳細拆解下這份報告傳遞了哪些信號。01Q2財報數據一覽
總預訂額:467.6 億美元,同比增長17%,超預期
營收:126.5 億美元,同比增長18%,超市場預期
經調整每股收益(EPS):0.63 美元,同比增長34%,符合預期
調整後EBITDA:21億美元,同比增長35%,創歷史新高
過去12個月自由現金流創紀錄達85億美元、宣佈2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營收細分來看:兩駕馬車齊飛
1. Mobility出行業務(網約車)
總預訂額:205.5億美元,同比增長18%,佔總預定額的43.9%;
機場接送、高端車型(Uber Black、Comfort)貢獻顯著;
Uber One會員(3600 萬人)拉動了40%以上的Mobility+ Delivery訂單。
整體來看,出行業務增長穩健,而且利潤率也在提高——因爲高利潤單佔比在提升。
2. Delivery(外賣與零售配送)
總預訂額:181.3億美元,同比增長 20%,佔比38.7%;
新業務線如雜貨、零售配送增長明顯;
廣告收入增長+訂單量擴大 ,EBITDA 利潤率從1.7%提升到2.8%
這一塊值得特別留意,Uber已經不只是送外賣了,它逐步在往Instacart、Amazon Fresh的地盤靠攏,未來的變現潛力很大。
3. 廣告業務和平臺化整合
CEO明確提到:平臺戰略起作用了,用戶活躍度高、頻次增加、利潤也改善。
而Uber One會員服務、統一App體驗、交叉推薦功能,都讓平臺用戶粘性更高,跨服務使用變多,這其實就是Uber把自己做成“生活服務超級平臺”的關鍵一步。
02Q3展望也不錯
預計總預訂額將達482.5 億- 497.5億美元,同比增速17%-21%;
EBITDA預計爲21.9 - 22.9億美元,仍保持30%以上的同比增長;
簡單來說,Uber的核心業務還在“邊賺錢邊長大”,而且平臺效應越來越明顯。
03自動駕駛最新進展
Uber正在與Waymo在鳳凰城、奧斯汀和亞特蘭大開展合作公司,CEO稱奧斯汀表現優異,亞特蘭大也在快速增長;但Uber未參與Waymo最新的擴展城市計劃。
Uber上個月宣佈將投資3億美元到Lucid(LCID)用於推出自動駕駛車輛
Uber還透露將於明年與自動駕駛軟件公司Nuro啓動Robotaxi自動駕駛打車服務試點
可以看到,無人駕駛業務持續擴張,目前已與 Waymo、Nuro、Lucid 等建立合作,已有的合作伙伴達20家。
04那爲啥股價還是跌了?
獲利了結情緒濃厚:今年以來股價已上漲了48%,部分投資者選擇在高位兌現。
同時也有對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戰略的擔憂:這項激進的策略可能長期動搖Uber目前基於“人類司機”的盈利模式。
雖然Uber整體業務表現強勁、現金流充沛,但投資者依舊對Robotaxi持保留態度:
首先,自動駕駛投入巨大、短期收益不明確。
其次,若未來Robotaxi普及,將直接影響人類司機的需求,也就衝擊了目前Uber核心的“抽傭盈利模式”。
儘管管理層表達了信心,但市場短期仍偏謹慎。
結語
這份財報的數據很穩,平臺規模、盈利能力、現金流都很強。股價的短期波動,更像是市場對“未來自動駕駛賽道的不確定性”的情緒反應。
但如果你認同Uber會繼續是全球最大的出行+本地配送平臺之一,那現在的這點回調,說不定反而是機會。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