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快車單筆抽21%至24%,月度平均抽成進一步下降

網約車行業再起波瀾。近期,多家頭部網約車平臺宣佈調整抽成比例。滴滴宣佈,今年年底前,將訂單最高抽成上限降至27%,同時披露去年所有訂單平均抽成爲14%。高德表示,將推動不少於80家合作網約車平臺的抽成比例上限不超過27%。T3出行表示,平臺訂單抽成比例最高不超過27%。

8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打車體驗與採訪網約車司機瞭解到,當前,普通快車訂單單筆抽成約爲21%-24%,但也有部分訂單因司機當月跑滿一定單數會在下月返還部分佣金,還有乘客使用大額優惠券等原因會對司機免傭,使得月平均抽成比例進一步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行業首次調整抽成比例。近兩年來,國家多部門持續出臺政策規範網約車平臺抽成機制,從要求公開計價規則到推動降低過高抽成,政策導向不斷明晰。此次網約車平臺集體行動背後,既有政策推動的因素,也折射出行業競爭從“價格戰”向“服務與生態”轉型的新趨勢。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表示,從抽成比例來看,如今頭部網約車平臺限制的最高比例(27%)還是相對較高,如果能降到20%,司機收入會有明顯改善。

不過,紀雪洪也提到,抽成比例需要兼顧多個參與方,包括流量平臺、SaaS平臺、運營商等,而且平臺還需要進行價格調控、補貼等操作,這些都會影響抽成比例的設定。

部分訂單可返/免佣金

根據多家頭部網約車平臺的公告,此次降傭並非簡單調低比例,各平臺同步推出配套機制。其中,滴滴明確年底前每筆訂單最高抽成從29%降至27%,超出部分隨單返還;對每月完成50單以上的司機,通過“返傭寶”保障月均抽成不超25%,超額部分次月自動返還。滴滴同時提到,2024年,滴滴所有訂單平均抽成爲14%。

T3出行則計劃年底前將26%-27%抽成比例的訂單佔比,從21%壓縮至17%。曹操出行將抽成上限從22.7%微調至22.5%,平臺強調這是“主動分享發展紅利”的持續性動作。高德打車除推動合作平臺降傭外,自身信息服務費上限降至9%,並通過專項獎勵再降合作平臺綜合成本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採訪網約車司機和自身打車體驗發現,普通快車單筆訂單當前抽成比例約爲21%-24%。

8月22日,記者在滴滴平臺叫了一輛網約車,支付車費18.15元,最終司機到手14.3元。按此折算,平臺抽成比例爲21.2%,抽成之外,平臺另收取基礎信息服務費0.5元。

記者注意到,滴滴最新公告提到的“返佣金”規則,已在司機端實施。上述記者所叫網約車的司機展示的所在平臺司機端頁面顯示,該司機“8月已滿50單,將在下月返還抽成超出25%的部分”。後臺界面同時提醒,截至當日(8月22日),該司機8月的平均抽成比例約爲12.8%。

此外,如果乘客使用大額優惠券,也會出現網約車司機收入比乘客實際支付金額更高的情況,這種情況平臺一般會免收佣金。

有不少網約車司機表示,快車訂單抽傭均爲明碼實價,司機在後臺可以清楚地看到里程費、時長費和抽成比例,計算規則相對合理。

對於此輪頭部平臺集體降低“最高佣金比例”,不少司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待,希望這能夠給司機收入帶來實質性提高。不過,也有司機持觀望態度,他們稱幾乎每年都會收到平臺的降佣金通知,但對司機實際收入影響並不大。

佣金已經過多輪調整

實際上,網約車行業抽傭問題備受關注。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連續出臺政策,頭部網約車平臺抽傭比例也經過多輪調整。

2021年,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印發《關於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要求平臺合理設定抽成上限並公開,公示計價與分配規則,在駕駛員端顯示抽成比例。同年,《關於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加快推進網約車合規化的通知》強調降低過高抽成。

2022年,交通運輸部開展抽成“陽光行動”,要求平臺公開計價規則,實時顯示抽成比例,最高抽成不超30%,提升透明度。

2023年,交通運輸部發布《2023年推動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企業降低過高抽成工作方案》,要求網約車平臺在當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降低過高抽成比例上限有關工作。

2024年,交通運輸部在《2024年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第八條中提到,鞏固降低過高網約車抽成比例效果,增強網約車司機獲得感。

今年7月31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爲合規指南》,其中提到,鼓勵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讓利服務,加大對中小商戶的收費優惠扶持力度,支持其生存和發展。同時提到,平臺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得有一系列的“不合理收費行爲”。

如今,多家頭部網約車平臺集體降低最高佣金比例,也是對該合規指南的迴應。

業內認爲,系列政策彰顯國家對從業者權益的重視,爲平臺運營劃界。隨着政策落地,抽成機制將更合理透明,提升司機收入與歸屬感,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實現多方共贏。

紀雪洪表示,這幾年,交通主管部門一直呼籲降低網約車抽成比例,出發點是考慮到當前網約車司機勞動強度大,但相對單位時間的收入較低,甚至有人測算出低於最低收入水平。因此,大家都希望改善司機的生存條件,而抽傭是影響司機收入的重要因素,相關呼籲也得到了各方面迴應。在他看來,隨着運營效率提高,頭部網約車平臺依然有降低佣金的空間。

平臺不再單純依賴抽成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移動出行分析師陳禮騰認爲,網約車平臺主動優化抽成機制與司機權益保障方案,展現出積極正向的行業態勢。在司機權益層面,頭部平臺在原有公開透明的基礎上,降低司機理解抽成的門檻,減少謠言和誤解,可以穩定司機羣體心智,促進行業清朗、健康。

陳禮騰同時提到,這種轉變可以推動行業生態優化,頭部平臺示範效應促使中小平臺跟進調整,加速向“服務品質競爭”的轉型,監管部門“明碼標價”要求與市場自發革新形成合力,有效降低灰色運營風險。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頭部網約車平臺也正在通過新業務、海外市場和場景化創新打開利潤空間,而非單純依賴抽成盈利。這種轉變不僅能緩解司機收入壓力,也將推動整個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

以滴滴爲例,滴滴今年全面升級會員系統,爲V7、V8用戶提供希爾頓、華住會、亞朵等酒店會員權益互通以及海底撈會員權益互通等跨界增值服務。這也意味着,滴滴開始從聚焦出行拓展至出遊,覆蓋更全面的“吃、住、行”生活場景。

根據滴滴此前披露的財報,今年一季度,滴滴國際業務總訂單爲9.89億單,較去年同期增長24.9%;國內業務出行總訂單爲32.58億單,較去年同期增長10.3%。由此可以看出,滴滴正在通過全球化佈局,有效分擔國內市場競爭壓力。

陳禮騰認爲,網約車平臺權益保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策引導、平臺創新、司機參與和公衆監督的協同推進。政府監管部門持續完善政策體系,推動行業規範化、透明化發展;平臺企業應將權益保障作爲核心競爭力,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提升司機收入和工作體驗;司機羣體應積極參與平臺治理,合理表達自身訴求;公衆則應關注司機權益,形成社會監督合力。

在陳禮騰看來,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推動網約車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讓司機這一龐大羣體獲得應有的尊重和保障。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