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亭無意在阿拉斯加峰會上結束戰爭?學者:他更在乎保持川普的注意力

美國總統川普(左) 與俄羅斯總統普亭(右)15日將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會談,分析家指兩人各有所求,峰會變數多。圖爲兩人2018年7月16日在芬蘭赫爾辛基會面。美聯社

《澳洲金融評論》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亭15日的會晤地點阿拉斯加,幾乎成了克里姆林宮世界觀的最佳象徵。

與普亭以武力奪取烏克蘭約五分之一領土不同,俄羅斯在19世紀由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主導,和平地將阿拉斯加出售給美國的交易,是一場非軍事衝突的領土轉讓。這提醒人們,國界並非鐵板一塊,土地也能成爲外交交易的籌碼。

據分析人士指出,戰場局勢與財政壓力並未迫使普亭縮減極端的領土野心,或考慮接受不利的和平條件。普亭當下更專注於維持與川普的溝通,以免美國總統對莫斯科的不耐煩轉化成實際代價。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研究員普羅科彭科(Alexandra Prokopenko)說:「普亭目前沒有任何動機要結束戰爭,他更在乎的是保持川普的注意力。」

在這方面,莫斯科曾面臨更高風險。川普雖以「24小時內結束戰爭」作爲上任承諾,但近期對普亭一邊「很友善」卻同時攻擊烏克蘭、還向華府灌輸「一堆鬼話」的行徑表達不滿。

川普上任以來首次批准更大規模的對烏軍援,並威脅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加徵關稅。然而,美國特使威科夫6日訪問莫斯科,距離川普設定的「停火或制裁」最後期限僅兩天,卻讓局勢急轉直下,非但沒有出現更多麻煩,反而促成了普亭自2007年會見美國前總統布希以來首次應邀訪美的安排。

倫敦國王學院俄羅斯政治教授格林(Sam Greene)指出,這場阿拉斯加會晤是兩人「把自己逼進角落」的結果。普亭不可能按川普的時間表宣佈協議,以免顯示受壓屈服;川普則對於制裁可能無效、又面臨「二度示弱」的風險感到不安。

格林說:「普亭不是以囚犯身分赴美,他從令人沮喪的對象變成受歡迎的賓客,而且會談沒有烏克蘭與歐洲的參與,這對普亭而言是外交上的勝利。」

這場會面是克里姆林宮長久追求的目標,而俄方似乎未在覈心戰爭目標上做出重大讓步。俄國前外長柯濟列夫(Andrei Kozyrev )直言,這場會晤「對普亭而言是政治收益」,且在國內外幾乎毫無成本,相較之下,澤倫斯基可就沒那麼輕鬆。

對烏方官員來說,普亭推動會談至少有三個目的:擺脫孤立、避免新制裁,以及利用川普急於終戰的心態,透過外交手段達成原本無法用軍事完成的任務。烏克蘭新任駐北約代表格特曼丘克(Alyona Getmanchuk)指出,這是「想用外交解決軍事未竟之事」。

隨着阿拉斯加峰會逼近,澤倫斯基與普亭都在爭取盟友支持。烏方談判代表希望歐美堅持「先停火或顯著減少敵對行動,再進行談判」;普亭則連日與九個被莫斯科視爲友好的國家領袖通話,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在克里姆林宮接待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

莫斯科政治分析家科列斯尼科夫(Andrey Kolesnikov)直言:「除了沿現在的交戰前線凍結衝突,沒有真正替代方案。這種戰後對峙更可能像韓戰後的局面,而不是持久和平。」他補充說,普亭希望與川普、習近平劃分勢力範圍,「來一場新的雅爾塔會議與冷戰——他想要的是史達林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