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澤連斯基領地上奪走特朗普的資產
普京在澤連斯基領地上奪走特朗普的資產
烏克蘭本想靠稀有礦產換軍援,沒想到這個“財富密碼”卻被俄羅斯捷足先登。頓涅茨克西部的舍普琴科鋰礦剛剛被俄軍控制,據俄官方最新通報,這片大約40公頃、鋰礦儲量接近1380萬噸的“黃金地”,已經不再屬於烏克蘭,而澤連斯基本人四處奔走呼喊支援,也未曾守住戰略資源的大門。圈內有句狠話——誰贏下鋰礦,誰有未來,現實終歸要人認。
烏克蘭地底下藏着令人豔羨的“超級礦庫”。長期以來,這裡一直是歐美國家眼中的目標。據行業透露,烏克蘭坐擁歐洲最大鋰礦資源,總價值約26萬億美元,其中有超過12萬億如今已在俄羅斯手中——數量之恐怖,縱貫幾任總統都沒開發乾淨。不久前,烏方還高調宣稱,打算在中部基諾沃格勒州建新能源鋰礦項目,甚至把礦權合作協議當籌碼,要在G7和美國換取進一步的武裝和資金。然而,事件進展的速度遠超想象,礦山還在談協議那頭,俄軍已經在另一邊“突突突”,給澤連斯基留足了措手不及的尷尬。
行業外的人很難體會,擁有自己的鋰礦,意味着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有主動權,電動車、手機電池等關鍵環節繞不開這步。據網友評論,“誰拿下這礦,資本市場要趕忙下注,跟民生生活都密切相關。”這也是中美歐等多方角逐的“有色戰爭”,不少人還記得2020年類似一幕,一場區域換手足以帶動全球金屬原料價格震盪。而當前最大受益,卻已然變成俄方:據傳礦點開採條件理想,不僅易於開發,還能出口歐亞,俄羅斯輕鬆掌握上游供應更多的話語權。反觀烏克蘭,即使還有多量未開採的富礦,領地局勢日益失控,有資源反而成了發愁的理由。
更難堪的是,美國雖然成了最大外部獲益方,卻未必願意“衝金第二步”。早年美烏談好一紙礦產合作協議,明言烏克蘭資源未來將納入美資產,但現實並非紙上的“白送”:特朗普曾豪言,爲捍衛該資產絕不退讓,可面對俄羅斯已實控的局面,美國出手成本高,直接介入可能性幾乎爲零。甚至還有傳言稱,普京曾私下釋放信號:如果烏東和平,俄美可以一同開發稀土,這是政治“秀肌肉”,更是對澤連斯基的精妙施壓——一夕之間,籌碼成別人的利益,留下烏方兩頭空。
冷靜分析,俄軍對資源的拿捏節奏愈加明快。隨着烏東地區不斷推進線收縮,在各類支援陷入膠着的情況下,外界甚至開始猜測,下一輪目標會不會直指中部富礦,再反覆複製成功案例。有熱評甚至調侃:“這不是戰爭,更像大佬間的‘地上搶金’”。
更大的變量,也許是歐美地緣戰略的分心。隨着中東形勢驟變和其他熱點民生議題陡增,烏克蘭礦產再難成爲老美即時“優先級”,外界關注明顯下降,大量本該流入當地的支持實際轉向他途。手握鉅額“地底存款”卻淪爲資源倒手,這種窘境也延續了蘇聯後烏克蘭礦業的舊問題:技術缺位、融資發愁、自控乏力。經歷了幾波政策折騰,真正做大這盤生意的機會轉瞬即逝,如今背後隱現的是資本“狼性博弈”。
種種跡象看,烏克蘭想憑土地和礦產做豪賭籌碼,外部勢力卻各自有算盤,眼下受益者已發生漂移。未來幾個月事情如何進展?有圈內人玩笑:“坐礦山不如有把好錘子”,而危機陰影下,人們更關心下一個走進礦山的到底是誰。你怎麼看,這鋰礦最終會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