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到家電維修!北市推創新樂齡課程 提升男性參與率
臺北市高齡化比率爲全國最高,臺北市教育局透過12所樂齡學習中心、57所樂齡學堂及12所社區大學,打造在地友善的學習場域,發展多元特色課程,比如廣播Podcast實作課程等。(臺北市教育局提供)
臺北市高齡化比率爲全國最高,臺北市教育局透過12所樂齡學習中心、57所樂齡學堂及12所社區大學,打造在地友善的學習場域,發展多元特色課程,比如廣播Podcast實作課程等,今年爲了鼓勵男性長者參與學習,更特別推出家電維修等創新課程,每校補助5萬元,目前共計5校申請。教育局表示,已成功大幅提升男性學員比例,會視成效在明年與更多學校合作。
根據內政部今年8月統計,北市高齡化比率爲全國最高的23.79%,北市透過各樂齡學習中心打造在地化、社區化的學習場域,發展多元特色課程,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辦理的「伍伍壹波Podcast用廣播Podcast說自己的故事」實作課程,教導長者如何設定主題、擬定訪綱、錄音與剪輯,讓長者將數位技能轉化爲自我表達的工具,創造專屬樂齡世代的聲音頻道,目前已上架30集節目供民衆收聽;大同樂齡學習中心則結合當地永樂市場布藝特色,以拼布、染布爲課程主軸;南港樂齡學習中心以「促進老少共學與共融」爲目標,今年研發桌球代間教案,透過趣味性、互動性及兼具運動效果的桌球活動,不僅有助於延緩退化及預防失智,同時提升長者運動意願,並增進不同世代間的理解與情感連結。
教育局長湯志民(中)說,爲迎接重陽節到來,教育局特別訂定10月爲「樂齡月」,推出超過50場適合樂齡長者的藝術、健康保健及自然生態等主題課程。(臺北市教育局提供)
此外,爲鼓勵男性長者參與終身學習或代間共學,今年推動樂齡學堂創新課程,每校補助5萬元,共計5校申請,比如木柵高工樂齡學堂今年開設「家電維修課程」、「樂齡木藝手作班」及「智慧飛行家:無人機學堂」等實作與科技課程,成功提升男性長者參與度,並讓學員學成後回饋社區,增加學習成就感與社會參與感。
教育局終身教育科長陳今儀表示,原始一般課程中,女性學員約佔7至8成,家電維修課程、木工課程、無人機課程的男女比例則提升爲8比2、6比4、13比2,成功反轉了原先的比例,歸因於滿足了男性長者喜歡實作型、操作型且能帶來成就感的特性,課程也強調學成後要有社會貢獻服務,比如家電維修課程的學員會到裡辦公室提供社區居民家電維修服務,並預告可能在明年與更多學校洽談合作。
此外,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鼓勵市民參與社區大學課程的「樂齡市民進修券」,補助市民於北市12所社區大學學分費1000元至3000元,今年擴大補助對象及範圍,名額自原本1800人提高至2400人,補助對象自65歲放寬至55歲,並增加「新生加碼補助」等多元彈性補助措施,包含一般舊生每人補助1門課程1000元,共補助1800人;首次報名新生每人補助1門課程2000元,共補助600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每人補助1門課程3000元,並採外加名額保障。
湯志民也說,爲迎接重陽節到來,教育局特別訂定10月爲「樂齡月」,整合全市社大、樂齡學習中心、圖書館、動物園、天文館、家庭教育中心等社教館所,推出超過50場適合樂齡長者的藝術、健康保健及自然生態等主題課程,邀請樂齡長者結伴同行,一同感受充實多彩的10月樂齡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