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高溫雨季雙難題!聊城這位新農人林下種香菜實現“逆勢”豐收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4日訊 高溫天氣本是喜涼香菜的種植“禁區”,但聊城的新農人武恩勝卻另闢蹊徑,依託170畝林地的天然遮陰優勢,搭配精準微噴控溼等技術手段,成功破解高溫與雨季雙重難題,讓對溫度極爲敏感的香菜在酷暑中逆勢生長,喜獲豐收。

走進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蔣官屯街道邢莊村的蔥鬱林地,陣陣香菜的清香撲面而來。十多位村民正穿梭在林間,忙着採收鮮嫩的香菜,一派豐收忙碌的景象。

“我拿着的這個是生長週期在60天到70天的中葉香菜,另外,我還種了一種大葉香菜……”武恩勝今年承包了170畝林地,專門種植對高溫極爲敏感的香菜。武恩勝說,香菜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爲15-25℃,一旦溫度超過30℃,香菜基本就會停止生長。而選擇在林下種植,本身就是靠一項關鍵的“降溫策略”——樹木遮陰,但僅靠樹木遮陰有效降低地表溫度還不夠,保持地面的溼度也是關鍵。

“種植香菜的時候,首先要保證它的日曬,又需要遮陰,還需要保持地面的溼度,地面潮溼能起到降溫的作用,但是不能很溼,降溫的措施基本上是採取微噴,一般噴兩米多高、六米寬……”武恩勝說,種植香菜,除了高溫之外,另一大“天敵”就是雨季。從種子播下的那一刻起,香菜就極其怕澇,一場大雨處理不好,就可能前功盡棄。“如果積水沒過香菜,它會爛根、爛芯,所以說地裡排水措施一定要到位!”

成功克服了高溫與雨季的雙重挑戰,武恩勝林下種植的170畝香菜今年喜獲豐收。這些品質優良的香菜主要銷往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這種“林菜共生”模式,不僅高效利用了林下空間,更給種植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畝產1000多斤,這170畝地能掙70萬元左右!”武恩勝高興地說。

閃電新聞記者 左新新 編輯 周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 劉曉偉 嶽強 聊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