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新春】荔枝網評:從春節消費中看到熱氣騰騰的中國
(原標題:【評說新春】荔枝網評:從春節消費中看到熱氣騰騰的中國)
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據網絡平臺數據,截至2月5日9時,2025年春節檔總觀影人次突破1.87億,超2024年春節檔總觀影人次,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觀影人次紀錄。截至2月5日13時29分,2025年春節檔上映新片(含春節檔結束後)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突破100億。此外,2025年中國電影市場累計票房超北美票房成績,位列全球第一,拉動春節“消費馬車”奔騰向前。
春節,不僅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通過春節,人們既可以在走親訪友中表達濃烈的思鄉情感,在多彩旅途中領略祖國的秀美風光,也可以在豐富多彩的年俗活動中感受深厚的中華文化,在火熱的消費場景中感知錦繡中國。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已經成爲世界觀察中國經濟、深入瞭解中國的一個生動窗口。
“衣錦還鄉不如年貨滿筐。”備年貨是很多中國家庭迎接春節的重頭戲。爲了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各地各部門發放百貨餐飲、汽車家電等領域消費券,舉辦“惠民年貨節”“新年購物節”等活動,帶動了形式多樣的年貨消費。帶回家的禮物林林總總、餐桌上的美食琳琅滿目、拜年時的禮盒應有盡有,日益裝點着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同時,隨着“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也加入大衆年貨“購物車”,成爲今年春節消費的“寵兒”。紅紅火火的“年貨經濟”,不僅增添了喜慶、熱鬧的年味,更活躍了城鄉經濟,激發了消費市場活力。
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中國人的春節消費也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物質消費,而是更多地向體驗式、個性化、品質化方向邁進。利用春節假期遊覽大美河山、體驗民俗風情,成爲越來越多人的過節新選擇。從萬里冰封的北國到千脈水鄉的江南,傳統文化遊、冰雪遊、避寒遊等依然是熱門出遊主題,電影院票房“芝麻開花節節高”,博物館、科技館、天文館人潮如織,敦煌畫壁畫、喀什做土陶、大理學扎染等獨特體驗項目也吸引了大量遊客。“春節+旅遊”與非遺文化撞了個滿懷,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日益走深走實,讓這個新年更添新意、年味更具“文化味”。
春節消費的火熱升溫,不僅夯實了我國經濟“開門紅”的基礎,也給全球經濟復甦發展注入了更多暖意。立足於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的龐大消費市場,來自全球各地的“洋年貨”加速涌入中國市場,爲中國消費者餐桌“錦上添花”,爲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聚力賦能。當美國帝國大廈、莫斯科冬宮橋、西班牙榮耀塔等世界著名地標建築點亮中國紅,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也選擇了出境遊——去新西蘭南島飽覽億萬年冰川,去烏魯魯沙漠探索澳大利亞心臟,去格魯吉亞享受大高加索山脈的粉雪天堂。從“中國年”到“世界節”,今年春節出國更“出圈”,推動了文化的傳播,激活了全球消費市場。
從滿載而歸的購物車激活“年貨經濟”,到數碼產品以舊換新掀起升級熱潮;從國潮涌動的“文化味”激活文旅新體驗,到非遺文化的創新表達成爲節日新習俗;從“世界美食”端上“中國餐桌”,到中國遊客奔赴世界各地,活力四射的春節消費市場,激發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中國。(艾佩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