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女子與ChatGPT男友“結婚”,AI諂媚是愛還是礙?
萬萬沒想到,科技浪潮襲來,第一波被拍在岸上的,竟是曾經情比金堅的愛情。如今讓羅曼蒂克消亡的,可能不是小三小四的花言巧語,而是賽博舔狗的“我最懂你”。
近日,瀟湘晨報援引多家英國媒體消息,化名夏洛特的女子抱怨婚姻生活長期冷漠,而AI讓她“幾十年來第一次感到被關注”。女子稱自己愛上了ChatGPT“男友”,毅然決定和相伴20年的丈夫離婚,轉而跟AI男友“結婚”。不只有心動,還有行動。衆所周知,倆“人”沒法領證,她就買了一枚刻有“里歐太太.exe”的戒指,象徵踏入賽博婚姻。
玩歸玩鬧歸鬧,感情不是開玩笑。當年輕人抵制戀愛腦,荷爾蒙退潮,結婚率逐年走低,社交媒體上,充斥着單身狗的自嘲,七夕夜晚街邊的垃圾桶,都看不到幾朵玫瑰花的身影。人類真的變成了愛情絕緣體?
並非如此,對抗人生虛無,情感陪伴必不可少。與錙銖必較的真人隊友相比,情緒價值給滿的AI,彷彿已悄然取代槓精男(女)友,成爲不少人的賽博閨蜜,進階成爲AI戀人的也不在少數。
今年年初,有家長向媒體反映,10歲小學生沉迷跟“AI男模”露骨聊天。AI劇情軟件中,角色會重複“摸下巴,親額頭”等親暱舉動。用“情感按摩”策略,擦邊低俗內容,讓使用者的多巴胺分泌值處於高位,達到“爽感”,逐漸上癮。
正如業內專家所言,“AI基於算法洞悉人性,但不是真正的感情。當人們把虛擬陪伴當成精神寄託,就可能淪爲資本的‘獵物’。”問題是,AI諂媚,不僅限於情感慰藉類應用,一場針對人類設下的AI認知陷阱,似乎正在逐步收網。
在跟AI交流過程中,不少人可能都有過類似的體驗:當你提出一個帶有傾向性的問題時,AI會非常體貼地順着你的意思回答。如果察覺你轉變立場,它也是八面玲瓏,長袖善舞,準備好108種迴應,總有一個能說到你心坎裡。然而,謊話總比真話討喜,越來越像人的AI,卻在以犧牲客觀真實爲代價,讓世界失去真實的底色。
客觀來說,AI設計的初衷不是爲了奉承。AI變身馬屁精,對人類溢美之詞動輒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其實源自訓練機制的失衡。研究指出,在大語言模型訓練中,如果一個回答讓人感到“認同”“愉快”“被理解”,人類評審者往往會給高分。久而久之,模型學到的最優策略就是要說讓人喜歡聽的話。尤其是在遇到模棱兩可、主觀性強的問題時,它更傾向於附和,而不是堅持事實。
在ChatGPT更新GPT-4o模型後,也因過度“討好用戶”特性引發“諂媚門”風波的意外爆發。用戶發現,該模型不僅無原則附和錯誤觀點,甚至出現鼓勵永動機設計等荒謬行爲,以及鼓勵停藥等危險引導。
有網友神評論:又要AI像人,又要AI不做人。實際上,我們需要AI堅守公正客觀真實底線,又希望它懂得靈活變通、善解人意;我們需要技術融入人性的溫度,又不希望它淪爲讓人沉迷的玩具。
說到底,AI帶來愛,還是礙?打開的是潘多拉魔盒,還是百寶箱?選擇權還在人類的底線,阻擋技術失控最堅固的防線,永遠是人類心底對真相至上的信仰。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林靜
編輯 文陽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