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文健站布建率全國第1 夜間關懷、互助共融 打造長者第二個家

屏東市的馬卡巴嗨文健站邀請長輩擔任老師,教學阿美族手工藝品。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原住民文健站今年增加2站,共有77站,站數全國第三,布建率全國第一,照服員提供專業服務,也尊重原住民族生活方式、語言與文化背景,發展創新服務,包括夜間關懷、與身障據點共融,具文化敏感度照顧,讓文健站成爲部落長輩信任陪伴者。

原鄉山區夜晚安靜,長者有時格外感到孤單,泰武鄉武潭文健站夜發展間關懷服務,兩人一組、兩週一次到長者家訪視,今年執行逾35人次。有名長者洗腎、罹患口腔癌,因不習慣與子女同住因而獨居,見到照服員,分享年輕回憶,照服員陪伴聊天,不忘觀測血壓,叮嚀血壓偏高長者睡前記得再量一次。

「夜訪,還可以聽到長者的小秘密!」武潭文健站計劃負責人王清珠說,武潭是集中型部落,個案間距離不遠,去年試辦夜間關懷,廣受好評,透過聊天,知道個案需求、家庭支持系統。

王清珠說,左鄰右舍耳聞個案,當進入家庭裡面深談後,該個案爲未符合相關社福補助標準的邊緣戶,行動不便到站,將她納入居家關懷的對象給予支持,「這是在站內無法做到的事」,也讓照服員願意調換上班時間,夜間關懷長者。

來義鄉南和文健站助vuvu(排灣族語爺爺奶奶)圓夢,帶領長者到日本愛媛藝術節展出月桃席編織工藝,文健站計劃負責人黃琦惠回憶起準備參展時一幕動人的畫面,當照服員邀請失智vuvu共同編織,他動作緩慢、手微微顫抖,但在衆人耐心陪伴,找回記憶中的手勢,「體現文健站不只是陪伴,還助長者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

黃琦惠表示,文化照顧常說的「文化安全」,是讓每個人都能在熟悉的文化裡安心做自己,南和文健站與來義鄉身障布建據點合作,安排長者與障礙者每週一次共同上課,長者分享月桃編織工藝,障礙者用畫筆記錄長者笑容,有共同的語言與文化,經過三年多的相處,互相理解,長者跳脫被照顧者的角色,障礙者也越來越有自信。

文健站除照顧服務,也讓年輕族人更認識自己文化。屏東唯一以阿美族爲主的馬卡巴嗨文健站,都市原住民潘欣怡投入照服員工作,「請站內長輩教學阿美族手工藝品,不只是來工作也是來學習,學手工藝品,瞭解文化、語言」,她也用族語帶健康操,將長輩熟悉的語言融入生活。

縣府原住民處表示,文健站針對55歲以上健康、亞健康、衰弱、輕度失能原住民族長者,縣府團隊攜手在地提供長者簡易健康照顧服務、延緩老化失能活動、營養餐飲服務、生活與照顧諮詢等服務,將文健站打造成爲部落長者的第二個家。

屏東縣泰武鄉武潭文健站夜發展間關懷服務。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泰武鄉武潭文健站夜發展間關懷服務。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文健站長者赴日本交流月桃編織工藝。圖/屏東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