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首編「出國交流經費」逾343萬元 預估12所學校受惠
屏東縣政府在114學年度投入千萬元協助教師培訓、課程拓展與國際交流,並首次編列出國交流經費343萬餘元,預計12所學校受惠。(謝佳潾攝)
2年前屏東縣政府成立國際教育中心後,積極推動雙語國際教育,114學年度不僅投入千萬元協助教師培訓、課程拓展與國際交流,還首次編列「出國交流經費」343萬餘元,預計12所學校受惠,也讓以往需自掏腰包帶學生出國參訪的老師可以減輕經濟壓力,在公費補助下繼續發展教育理念。
屏縣府教育處長陳國祥指出,屏東縣從2023年成立國際教育中心後,積極推廣雙語國際教育,以東港高中爲召集人、萬丹國中爲副召集,2所學校除積極協助他校推動相關課程外,校內老師還自掏腰包帶學生出國參訪,不僅是非常用心,更是無私奉獻。
爲此,縣府在114年學年度投入1289.3萬元支持國際教育的4大執行項目中,首次編列出國交流補助經費343.1萬元,預計有12所學校受惠,陳國祥說,以往老師帶學生出國參訪爲減輕經濟壓力,只能申請國教署的經費,而今縣府編列預算加以協助,希望能讓老師們能更無壓力的帶領學生看世界、擴展視野。
陳國祥進一步表示,今年編列的預算還包括協助營造國際化校園,共有13所學校受惠,另外還有發展校本課程模組計劃,計有7校受惠,此外,明年還將啓動「戀念臺灣國際教育旅行」,屏東的國際教育發展將愈來愈宏觀。
提及國際教育,不外乎有英文老師及外師,對此,陳國祥說,截至今年全屏東已有62所學校推動雙語教育,且有137校聘有外籍教師,涵蓋率達7成以上,且外師人數逐年增加中,相較去年93人,今年已增至106人。
陳國祥說,外師結構的建立,是國際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爲英語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情境,過去的孩子因爲不敢開口或是很少聽到外國人講英文,進而導致語感不好,因此現在要建立好「情境」,讓學生有勇氣面對外國人,此外,外師的存在也會帶動臺籍教師的教學成長。
但他也坦言,目前屏東縣還無法做到每校有英文老師,他說,目前全縣有400多名英文老師,國中約有250名是足夠的,但國小即使有163名超越學校數,但並非每校都有,因爲小校6班的班級數太少,只能2校合併聘1名老師,但「校校有英文老師」將是未來的目標。
對於國際教育的成效,東港高中雙語實驗班高三生李依璇、蕭睿靚表示很有感,他們說,國際教育的課程讓他們能用英語表達想法更有自信,去年出訪日本浜阪高校時,真切感受到原來屏東和世界的距離一點也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