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 馬卡道族爭原權 行動藝術發聲

屏東內埔馬卡道族人29日齊聚呼喊「反矮化、反歧視、要原權」。(羅琦文攝)

行政院5月通過《平埔原住民族羣身分法草案》,屏東馬卡道族認爲草案未讓族羣完整納入《原住民族基本法》保障體系,反而創造制度分化空間,矮化尚未正名的原住民權利,嚴重違背族羣平等與轉型正義原則。29日下午在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活動中心齊聚同喊「反矮化、反歧視、要原權」。

內埔馬卡道族人、牙醫師楊育傑表示,近日行政院公佈《平埔原住民族羣身分法草案》,卻未將最早遭殖民族羣納入《原住民族基本法》保障體系,事實上,馬卡道族400年來遭到漂泊與壓迫,他和許多人透過尋根,才慢慢了解馬卡道族歷史以及逐漸失傳的文化。

楊育傑在尋根之旅過程中,進入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就讀,邀集多位學者,藉由錄像、紀錄片、裝置、繪畫、行動藝術,以及打狗社與小琉球出土考古文物,老埤馬卡道文獻等,揭露馬卡道族被殖民的遭遇。

楊育傑說,他們嘗試從「非人視角」重新思考歷史,藉由大武山下舉目皆是的礫石,展開藝術創作實踐模式,這次行動是繼「南島底加─搭加里揚之戰重演行動」後,再一次將馬卡道族史帶進當今社會的權利互動中。

多位內埔馬卡道族人昨來到內埔老埤民宅庭院及牛角灣溪河牀觸摸石頭,並將石頭轉化爲族人展演「下淡水社頌祖歌」時,一同律動的敲擊樂器,爲馬卡道歷史遭遇「擊石贊聲」,並聚集在內埔老埤活動中心高喊「反矮化、反歧視、要原權」。

楊育傑指出,以擊石聲音迴應歷史,以行動呼喚正義,馬卡道族共同承擔經歷不同殖民政權導致的複雜歷史,希望臺灣原住民未來不再被分裂切割,尋求一條真正能落實歷史正義、實現族羣自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