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 龍鑾潭鳥種數 園內各區居冠

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是恆春半島最大淡水湖泊區,也是臺灣南部最重要的雁鴨科鳥類度冬棲地,圖爲龍鑾潭綠頭鴨。(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是南臺灣最重要的雁鴨科鳥類度冬棲地,墾管處在2025年度新年鳥類調查中發現,龍鑾潭鳥種數達93種,是7個調查區中最高,9日將舉辦無障礙生態體驗日。臺東縣政府則會勘研擬改善臺東卑南溪出海口環境,迎接每年5至8月遷徙至臺灣繁殖棲息的2級保育鳥類小燕鷗。

墾丁新年鳥類調查將園區分爲東海岸區、社頂區、墾丁區、龍鑾潭區、西海岸區、赤牛嶺區及滿州區,調查結果發現,鳥種數45科135種,僅次於2016年的141種,與2019年並列第2高。在全部7個調查區中,以龍鑾潭區93種爲最多,東海岸區及西海岸區均爲71種次之,社頂區則僅有33種紀錄,是鳥種數較少的調查區。

墾管處指出,龍鑾潭區的紀錄中,雁鴨科有13種,數量上以鳳頭潛鴨1446只爲最多,赤頸鴨92只次之,花嘴鴨78只再次之,其中凍原豆雁、棉鴨、羅文鴨、紅頭潛鴨等,則爲臺灣稀有的冬候鳥。

墾管處表示,9日將舉辦「有愛無礙-冬羽翩翩龍鑾潭」活動,採網路免費報名,名額僅限40人,活動包含生態影片介紹、分組闖關遊戲互動、望遠鏡賞鳥,透過動、靜態方式深入瞭解龍鑾潭對於鳥類的保育價值,也鼓勵身障者親近大自然,感受賞鳥、溼地生態的魅力。

在臺東則有2級保育鳥類小燕鷗,根據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調查,小燕鷗重要棲地卑南溪出海口沙灘,繁殖環境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河川揚塵、流浪犬貓活動、人員與車輛闖入誤踩鳥巢,以及犬隻掠食燕鷗蛋等。

有鑑於此,臺東縣環保局表示,將強化出海口車輛進出管制,設置警示標誌提醒民衆避免干擾鳥類生態,並持續與相關單位合作,研究降低人爲活動與流浪犬影響的對策。

環保局指出,雖然卑南溪出海口是河川揚塵熱點,但5至8月並非揚塵高峰期。因此,小燕鷗繁殖季期間,將不主動施作水覆蓋工法,藉以兼顧小燕鷗繁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