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家扶受助兒翻轉人生 創業有成不忘本 捐款逾200萬助弱勢
從窮到懷疑人生到捐款破百萬,「糉子的滋味」讓王吉俊奉獻屏東家扶中心逾30年。(屏東家扶中心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現年62歲的王吉俊,家中排行第五,他在8歲時歷經父親肺炎過世,一家6口靠編竹簍的家庭代工維生,他曾因認爲社會不公而成爲叛逆少年,所幸在家人以及屏東家扶中心的關懷下走回正途,他永遠記得「那顆糉子的滋味」,因此在創業成功後擔任家扶扶幼委員,至今30餘年來出錢出力,捐款更是破200萬元,且還在持續中。
「我遇到不如意時,就會想先吃顆糉子。」個性低調、總是默默關心受助學子的王吉俊,曾經向學子分享自己這一段人生經歷,他說,那時是在受家扶扶助期間,每月媽媽在領到扶助金後,就會準備好吃的東西給他們吃,如糉子,所以現在吃到糉子時都會感受到一股力量,它告訴我,那段上天給予的磨難都走過了,現在遇到的困難也必能解決。
他感性道,若沒有家扶早期的幫助,就沒有今日的王吉俊,只要家扶有需要,他願意也捨得每年回饋百萬給家扶。
回顧辛苦的前半生,王吉俊在8歲時痛失父親,而母親因患有氣喘無法擔任粗重的工作,一家6口只能靠編竹簍的家庭代工薪資維持家計,並住在僅有7坪竹籬笆當牆的破房子。
王吉俊排行第五,在兄長陸續當學徒工作後,家中經濟有所改善,且王從小成績優秀,深獲師長關懷肯定並取得工讀機會,不過在步入高中後,他突然認爲這個社會不公,因此玩世不恭成爲叛逆少年,在念了淡水商專1年的國貿科後,毅然休學。
所幸在家人以及屏東家扶中心的關懷下走回正途,他先是進到大哥開設的書局當業務,經一番磨練後,他選擇創業成立電腦公司,隨後在他良好的組織管理觀念以及對市場趨勢的敏感度下,成功在業界打出一片天。
成功蛻變的他,沒有忘本,反而更加懷着感恩的心,準備回饋社會,1993年他投入屏東家扶中心扶幼工作,至今30餘年來出錢出力不間斷,王吉俊說,唯有接受家扶幫助過的人最能感受家扶,所以他要爲更多的家扶弟妹們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