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枋寮藝術村 彩虹藝鐵博人氣
枋寮鐵道藝術村歷經長久荒廢后,去年底臺鐵局重新招標,在地人林珅輝得標後不惜砸下逾千萬元重金,將園區重新打造成「彩虹藝鐵」。(謝佳潾攝)
屏東枋寮鐵道藝術村歷經解約、藝術家撤村、經營不善等風波後,去年底臺鐵局重新招標,由在地人林珅輝得標,他不惜砸下逾千萬元重金,將園區重新打造成「彩虹藝鐵」,目前試營運已吸引不少遊客造訪,在地觀光重見曙光,令人期待。
枋寮鐵道藝術村曾是枋寮鄉的重要地標,2000年時由一羣藝術家先在此創作、展覽,當時在地方上掀起討論,6年後由縣政府文化處接管,也讓鐵道藝術網絡正式延伸到國境之南,但2019年因遊客變少、藝術家出走等因素,縣府不再與臺鐵局續約。
屏縣府撤場後,由枋寮鄉公所接手並委外廠商改以地方創生、商業營運、藝廊平臺等模式經營,但成效仍不佳,除雄獅旅行社經營的「藍皮意象館」外,園區後方的18棟建物面臨經營不善,去年底臺鐵局收回主導權重新招標,終迎曙光。
林珅輝是愛琴海岸關係企業董事長,也曾在枋寮鐵道藝術村經營過餐廳,他見證過藝術村興衰,認爲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於是砸下逾千萬元重金,將園區重新打造成「彩虹藝鐵」。
「藝術村將像彩虹一樣更加奔放、有活力」林珅輝指出,以前大家看中藝術村可能是它的藝術氛圍,但其實它還有紅樹林生態,是很棒的環境教育場域,它的發展應該像彩虹一樣,多元而美麗,所以他希望藝術村的重生能讓更多人看見枋寮的不同,也讓在地人更愛自己的土地。
在林珅輝的規畫下,一棟棟舊式建築披上彩色外衣,不僅成爲新打卡景點,在招商上也旗開得勝,18棟建物在3天內全部成功出租,且業者幾乎都是枋寮在地人,目前園區從餐廳、咖啡店到瑜珈教室應有盡有,現處試營運階段,預計年底開幕。
屏東縣議員陳志成表示,枋寮鐵道藝術村重生,他樂觀其成,但他認爲鐵路高架化將更有利於園區的發展。